宋词三百首--卷三


苏轼 水调歌头(明月几时有)

苏轼
丙辰中秋①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②
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③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惟恐琼楼玉宇④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
转朱阁,低绮户⑤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⑥。
【注释】
①丙辰:宋神宗熙宁九年(1076)。
②子由:苏轼的弟弟苏辙,字子由。
③“明月”二句:李白《把酒问月》诗: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”
④琼楼玉宇:美玉建成的楼台屋宇,传说月中有广寒宫。
⑤绮户:闺阁绣户。
⑥千里共婵娟:谢庄《月赋》:“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婵娟,美好的样子,美好的东西,此指月亮。

【语译】明月从什么时候起才有的啊?我拿着酒杯向老天发问。也不知在天上的宫殿城
阙里,今天晚上是什么年月了。我想乘着长风回到那里去,又唯恐在那高处的琼玉楼台太寒冷了。还是让身影随着我翩翩起舞罢,去天上哪能比得上留在人间好呢。
月儿转过红楼,向绣房前低落,照见了失眠的人。月儿啊,你是不应该有恨的,怎么老是在人家离别的时候圆起来呢?人总难免有悲欢离合的,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一样,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圆满。但愿人能长久健康地活在世上,虽相隔千里彼此也能共同享有这美好的月色。

【赏析】
东坡词名声最大的有两首,一首是《念奴娇》“大江东去”;另一首就是《水调歌头》“明月几时有”。两首都豪放。“大江东去”距离词以婉约为主的传统题材、风格更远,更接近于诗甚至文,故为严守传统词格的彊村先生所不选。此首望月怀人似词中常有,然究其精神,仍大大突破了以往的传统写法,对后来影响很大。此词在宋元传唱之盛,使《水浒传》也将它写到故事情节中去了(见小说第三十回)。
上片写醉中望月,即题序中“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”等语。“几时有”、“是何年”。如屈原《天问》,都不好回答。人谓“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,顿成奇逸之笔”(郑文焯《手批东坡乐府》),“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”(继昌
《左庵词话》)。“我欲乘风归去”,暗暗自比李白那样的“天上谪仙人”,又能写出醉后飘然欲仙的精神状态。虽说幻想中的天上仙境吸引着他出世,但经一番考虑后,仍选择了现实。“惟恐”二字调转了笔锋。“琼楼玉宇”虽则豪华奇丽,毕竟过于寒冷,相比之下,有人情温暖的现实生活,更来得亲切。月下起舞,写出“欢饮”中的逸兴醉态,正为表现人间自有可乐之处,其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,与下片暗暗沟通。
下片写对月怀人。即题序中所谓“兼怀子由”。苏轼与苏辙手足情深,自颍州一别,已六年未见。当时苏轼正知密州,即今山东诸城,弟在济南,相隔不远而无缘见面。词写憾恨,却从人间普遍存在的现象落笔。“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”写亲人远在异乡,闺中望月无眠,这样的人家不知有多少。“转”、“低”、“照”三字有序,一字不可易。有人想改“低”为“窥”,以为改后“其词益佳”(见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五十九)。殊不知月轮先“转”后“低”,正扣题序“达旦”二字,最后说“照”,方见思妇彻夜难寐。“不应”两句以埋怨语气设问,看似无理,却分外有情;自身的憾恨,借同情天下离人的话说出。然后把意思完全转过来,以旷达语回答了这一问题,就此劝慰其弟和自宽。由此夜之离人拓展到“人有悲欢离合”;由眼前之圆月拓展到“月有阴晴圆缺”,两者互证,得出凡事必有两面乃自然之定理,正不须憾恨的结论。结尾顺理成章地表示祝愿。月之圆缺,非人能为力者;人之离合,亦有不得已者,唯愉悦心情,保重身体,是自己可为的。只要人在,则情谊在温暖在,足以补偿其他缺失,即如今夜,纵山水相隔,也能“千里共婵娟”,彼此寄情明月,暗通灵犀,天涯比邻,岂非大好!谢庄之句,经如此化用,益见精妙。现实的乐观的人生态度,上下片一气贯通。
此词除“天”“年”“寒”……“娟”,平声一韵到底外,尚有藏韵者在,即上片之“去”“宇”相协,下片之“合”“缺”相协,皆仄声。沈雄以为“谓之偶然暗合则可,若以多者证之,则问之笺体家,未曾立法于严也”(《古今词话》)。
此词“我欲乘风归去……高处不胜寒”云云,有人以为尚有政治寄托,看法则有截然相反两种:(一)以为苏轼欲弃官归隐求仙而终未去。据说神宗读至此,乃叹曰:“苏轼终是爱君!”(见《岁时广记》引《古今词话》)大概就是如此理解的。(二)以为是刺王安石当道,推行新法的。则“归去”乃回到朝廷,又恐政治气候太寒冷。此皆深求之说,因各有相当理由,故略述之以备考。

水龙吟(似花还似非花)

苏轼
次韵章质夫《杨花词》①
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②。抛家傍路,思量却是,无情有思③。萦损柔肠,困酣娇眼,欲开还闭。梦随风万里,寻郎去处,又还被莺呼起④。
不恨此花飞尽,恨西园、落红难缀⑤。晓来雨过,遗踪何在?一池萍碎⑥。春色三分,二分尘土,一分流水⑦。细看来,不是杨花,点点是离人泪⑧。
【注释】
①次韵:又叫步韵,用别人诗词的韵脚来唱和。章质夫:名楶(音节),字质夫,蒲城(今属福建)人,仕至枢密院事,为作者好友。当时同官京师。他作有《水龙吟》咏杨花词,为时人传诵。杨花,即柳絮。
②从教坠:任其坠落。从,任凭。教,使。
③无情有思:草木虽无情,却似有恨。思,愁思,怨恨。
④“梦随”三句:金昌绪《春怨》诗:“打起黄莺儿,莫教枝上啼。啼时惊妾梦,不得到辽西。”词用其意。
⑤缀:连接。句谓花落后,难再缀连于枝头。
⑥一池萍碎:作者原注:“杨花落水为浮萍,验之信然。”这只是古人的传说,并不科学。
⑦“春色”三句:以春色指代杨花,将其作三等分,则三分之二委于尘土,三分之一飘落水中。
⑧“细看来”三句:也断句作“细看来不是,杨花点点,是离人泪”。

【语译】它像花又不像花,也没有人惋惜,任其飘散坠落。抛弃了生长它的家,流落在
街头路旁,细想起来,这无情草木倒也是有愁恨的。它愁思萦怀,伤了柔肠,媚眼困慵,想睁开又闭了起来。它好比梦魂,随长风,飞往万里之外,寻长情郎的去处,又仍被黄莺的叫声所唤回。
我倒不恨这柳絮的飞尽,只恨那西园里落花飘红,再难重新回到它原来的枝头上去。早晨一场风雨过后,何处去寻找它遗留的踪迹呢?原来已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了。这三分春色,已是二分付与尘土、一分付与流水了。你细细地看罢,其实它并不是杨花,一点一点,原来都是离别之人的眼泪啊!

【赏析】苏轼与章质夫同仕汴京,是在哲宗元祐二年(1087),词当作于此时。如果两人才力相当,和作往往不如原作,因为原作写时较自由;和作要“次韵”,限制更多,当然也就更难。然而,这点限制却难不倒苏轼,他的次韵和作,挥洒自如,反胜过章氏原作,故王国维曰:“东坡《水龙吟·咏杨花》和韵而似原唱,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,才之不可强也如是。”(《人间词话》)
词从杨花算不算花说起,既称“杨花”,又生于枝头,可说“似花”;状如棉絮,全无花形,“也无人惜从教坠”,又好像“非花”。由第一句带出第二句,而第二句便有寄托了。看至下文,便知是以杨花“无人惜”,寓人之不幸遭遇。“抛家傍路”,也语带双关,既咏物又说人,就物而言,“抛家”就是“离枝”。“无情”固是草木,但也可作闺阁对离家之人的称呼。然而又说是“有思”,“有思”亦即“有情”,“情思”一词,本可连可拆,具体地说,就是有离愁别恨。人固有,草木也有吗?有。唐陆龟蒙《白莲》诗就说:“无情有恨何人见,月晓风清欲堕时。”东坡大概受此启发。“抛家”三句是以杨花拟行客;接着“柔肠”、“娇眼”云云,便拟闺中思妇。妙在拟人而不离物,“萦”、“柔”自是柳絮之状;杨柳飞绵之时,正是人们春“困”欲“酣”之季,而柳叶似眼,故称“柳眼”,联想彼此贯通。由睡而“梦”,梦魂能飞度关山,正可仿佛杨花之“随风万里”,故又借众所周知之唐诗“打起黄莺儿”意,说到“寻郎去处”,照应前所拟远行客,以申足离恨。
下片思路更放开了,好像不是在写咏物词而是在纵笔直抒伤春之情,然又终不脱杨花,故张炎谓其“后段愈出愈奇,真压倒今古”(《词源》)。在“此花飞尽”之前,只加上“不恨”二字,就说到了“落红难缀”,可谓便捷之至。然后又回到本位,说杨花随一场晓雨流入池沼,化作浮萍。前面的“抛家傍路”是坠于“尘土”;此处则是付与“流水”。用“春色三分”来归结,则在指杨花的同时,可连带上“落红”,比单说“杨花”内涵扩大了,突出惜春伤春主题。伤春实即自伤,所以最后仍归结为离别,与上片完全一致。妙在抓住“点点”这一特征,将杨花比眼泪,这是对唐诗“君看陌上梅花红,尽是离人眼中血”(曾季狸《艇斋诗话》引)的发展,是前人未曾说过的。
总之,此词咏杨花不离不即,既赋物又言情,能以神奇化工之笔,摄杨花之魂魄,丝毫没有通常次韵和作的拘束之态,故李攀龙说它“如虢国夫人不施粉黛,而一段天姿,自是倾城”(《草堂诗余隽》)。

永遇乐(明月如霜)

苏轼
彭城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①
明月如霜,好风如水,清景无限。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,寂寞无人见。如三鼓②,铿然一叶③,黯黯梦云惊断。夜茫茫、重寻无处,觉来小园行遍。
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?空锁楼中燕。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异时对、黄楼夜景④,为余浩叹。
【注释】
①彭城:今江苏徐州。白居易《燕子楼诗序》:“徐州故尚书(张建封)有爱妓,曰盼盼,善歌舞,雅多风态。……尚书既殁,归葬东洛,而彭城有张氏旧第,第中有小楼,名燕子。盼盼念旧爱而不嫁,居是楼十余年。”
②如三鼓:即三更鼓声然。,音胆,击鼓声。如,语助词。
③铿:金石声,此形容落叶声。
④黄楼:苏轼守徐州时所建。他初到徐州时,值黄河泛滥,便率军民防洪救灾;次年春,又筑防洪堤,并建楼以镇之,楼在铜山县东门。

【语译】明亮的月光如浓霜铺满大地,好风吹来像流水似的柔软,清夜光景无限美好。
曲折的港湾有鱼儿在跳跃,圆盘似的荷叶倾泻着露珠,这一切在寂寞中都没有人看见。半夜鼓声砰砰,落叶发出脆响,惊断了好梦,使我黯然心伤。夜色茫茫,梦中之人再也无处寻找;醒来后我走遍了小园的每一个角落。
我这已厌倦天涯宦游的行客,一心想着去归隐的山间小路,故乡家园真令我愁思欲绝、望眼欲穿啊!燕子楼已经空了,佳人又在哪里呢?门户紧闭也只能徒然地锁住楼中的燕子罢了。古往今来,都像是梦,这梦又何曾醒过呢,有的只是往昔的欢乐和如今的愁怨。我想,将来也一定会有人,对着黄楼的夜景,为我感慨而发出长叹的。

【赏析】此词系年据王文诰《苏诗总案》,谓“戊午(神宗元丰元年1078)十月,梦登燕子楼,翌日往寻其地作。”其时,东坡任徐州知州,燕子楼就在郡舍的后面,故甚便“夜宿”。词把记事、写景、怀古、抒慨糅合在一起,其中对夜景的描绘甚见精彩;发思古之幽情,也空灵娟逸。
词先略过“梦盼盼”之事,把深夜游小园所见的清景提到前面来写。写夜景本东坡所长,其《记承天寺夜游》短文和《舟中夜起》诗等,描绘夜景都臻于神妙,此词也如此。“明月如霜”虽常语,用于起头自好,先给人以银色世界的视觉印象。跟一句“好风如水”,便不寻常,这是从触觉来表现,竭力捕捉良宵美景给自己的真实感受。夜风拂面着体,是清凉的、舒适的、柔软的,所以说“好”,以“水”作比,是再确切不过的了,也是一种创造。这样,“清景无限”的赞叹便油然而生。写景物,常先说总体感受,然后分别表现局部、细部,“曲港跳鱼,圆荷泻露”便是分镜头了。于视觉外,又增加了听觉。有“泼剌”、“叮咚”之声,反显出夜愈静而境更幽,所以接一句“寂寞无人见”,无人见之景,作者见了,所以难得,值得一写。再一想,数百年前的盼盼之事以及自己的梦见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景又与情事暗暗相通。这以后,才回笔写“梦盼盼”事。
三更报时的鼓声砰砰地在响,一张枯黄的梧桐叶落下时发出铿锵的声音,这是梦回时枕上所闻,故谓梦被声音所“惊断”。梦而称“梦云”,是暗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事以切“梦盼盼”,因神女能化为朝云暮雨也。盼盼已故去数百年,有幸梦见,岂非神灵有意而来?“黯黯”是说梦断人不见时的怅惘凄迷。这几句真下笔如有神。然后从侧耳倾听转为睁眼四望,但见茫茫夜色,佳人已无处可觅。不甘心,起而外出寻找。“觉来小园行遍”,是作者眷恋梦境的具体表现;也是对前面“清景无限”一段描写的补足,交代清那是觉后起行小园之所见。《苏诗总案》谓“翌日往寻其地”,其实并无别的依据,是想当然地以为词中既有“觉来”云云,当是“翌日”之事。这是未细心体会词意,又忽略了东坡喜欢夜游的缘故。
下片拓展境界,写到自己。从蜀中故园,宦游来到彭城,仕途又一直不得意,自然会屡兴“归去来”的念头,故有“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”之叹。从古人说到自己,这是必不可少的。但仍不能不说到燕子楼和盼盼事,因为上片只借“梦云”稍作暗示,并不确知其所指。有一则故事说:“东坡问少游:‘别作何词?’秦举‘小楼连苑横空,下窥绣毂雕鞍骤’。坡云:‘十三个字,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。’秦问先生近著,坡云:‘亦有一词说楼上事。’乃举‘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?空锁楼中燕。’晁无咎在座云:‘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,奇哉!’”(黄昇《花庵词选》)郑文焯评云:“公‘燕子楼空’三句语秦淮海,殆以示咏古之超宕,贵神情,不贵迹象也。”(《手批东坡乐府》)这就不用再多说了。
从人去楼空,想到人生之短暂犹如梦幻,古往今来无不如此,而且总是“旧欢新怨”不断地重复。既然谁都不能无动于衷,看淡看破,可见总在梦中,从未醒过。盼盼早年受宠承欢,张建封死后,孤居小楼,寂寞度日;自己初入仕途,也曾受欧阳修赏识拔擢,出人头地,如今宦海颠簸,天涯为客,厌倦思归,悲欢穷达,感慨万端。这样,作者就从此夜自己对燕子楼兴慨而想到“异时”他人“对黄楼夜景”兴概。黄楼是苏轼来徐州为防洪兴利而建的。百年以后,作者早已不在人世,那时,或许也曾有人宿黄楼,梦东坡,想到旷世奇才、一代大文豪居然曾“穷边徇微禄”,来此留下遗迹,便不禁要为之而浩然长叹了。东坡之灵气仙才,表露在曲子词中,也丝毫不减其诗文。

洞仙歌(冰肌玉骨)

苏轼
余七岁时,见眉州老尼,姓朱,忘其名,年九十岁。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,一日大热,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,作一词,朱具能记之。今四十年,朱已死久矣,人无知此词者,但记其首两句,暇日寻味,岂《洞仙歌令》乎?乃为足之云①。
冰肌玉骨,自清凉无汗。水殿风来暗香满。绣帘开、一点明月窥人,人未寝,攲枕钗横鬓乱。
起来携素手,庭户无声,时见疏星渡河汉。试问夜如何?夜已三更,金波淡②,玉绳低转③。但屈指、西风几时来,又不道流年④、暗中偷换。
【注释】
①孟昶(音厂):五代后蜀国君,公元934至965年在位。花蕊夫人:孟昶的费贵妃的别号,工诗文,蜀亡入宋。摩诃池:隋代建,在成都城内。“摩诃”,梵语,义为大。作一词:孟昶所作词,今不存。《漫叟诗话》、《阳春白雪》等书附会苏轼此词题序语,载其据苏词改写之孟昶《玉楼春》词曰:“冰肌玉骨清无汗,水殿风来暗香满。帘开明月独窥人,攲枕钗横云鬓乱。起来琼户悄无声,时见疏星度河汉。屈指西风几时来,只恐流年暗中换。”
②金波:指月光。
③玉绳:星名。
④不道:不知不觉。

【语译】她遍体的肌骨如冰一般洁净、玉一般莹润,本就清凉无汗。风吹进水上宫殿
来,暗暗带来满屋荷花的香味。绣帘开处,一轮明月偷偷地窥看着人,人还没有睡,靠在枕上的她,已金钗横斜、鬓发散乱了。
我从床上起来,拉着她雪白的手,步出卧房,庭院宫室静悄悄的,夜空中不时有几颗流星飞过银河去。我问:“现在都什么时候了?”哦,已是三更半夜了。只见月光淡淡地浮动着,玉绳星已转向低处了。我只是屈指计算着还有多少天西风就要来临,却没有想到流逝的时光,已在不知不觉中偷偷地改换了。

【赏析】花蕊夫人事,宋人乐道。她曾仿“王建体”赋宫词百首。蜀亡后,宋太祖召其
述诗,其《国亡诗》云:“君王城上竖降旗,妾在深宫哪得知。十四万人齐解甲,宁无一个是男儿?”曾盛传一时。苏轼于其轶事既有所闻,自然会激发他据所记残句而补缀完篇的热情。此词即摹拟蜀主携花蕊夫人盛夏之夜纳凉摩诃池上的情景。
起头九字,既形容了花蕊夫人如冰似玉的丽质风姿,也用侧笔烘染出当时正值“大热”天气,下文之步出庭户,自是“纳凉”,已可想见。“水殿风来暗香满”,知宫殿建于水上,环境舒适,风物诱人;水即摩诃池,且知池上正荷花盛开。“绣帘开”数句,将“明月”当作摄影镜头,从高远处通过打开的窗帘见到室内,绣帏中的情景,本不让人看的,故用一“窥”字。人虽“攲枕”而“未寝”,天热固原因之一,更主要的当是说两情欢乐正浓,这从写“钗横鬓乱”可知。
下片说深夜相携纳凉事。池上月明,芙蕖飘香,水清风爽,正好乘凉。“携素手”,见两情脉脉,相亲相依。“庭户无声”,此“夜半无人私语时”也。“时见疏星渡河汉”,又令人联想到此夜人间之情侣正笑天上隔银河而望的牛郎织女。“夜如何”之问,固有“夜如何其?夜未央”(《诗·小雅·庭燎》)为出处,但写在这里,恰如白描人物行止,而“金波淡,玉绳低转”的景象,也可想见他俩并肩偎依、久久仰望夜空的情态。
末两句表里可解,耐人寻味,浅一层是说他们只是屈指计算着再过多少天凉风将至,却不料时光如逝水,季节变换、暑退凉生,已在暗中进行,这是紧扣题序意思说的。深一层则又有所托:蜀主与花蕊夫人之帝王逸乐生活,无非黄粱南柯而已,此夜嫌热,恨不得一冷,既冷时,再想此热,果成一梦矣!所谓“流年暗中偷换”,言其热日无多,倏忽亡国兴悲也。评者多赞此词“清越之音,解烦涤苛”(沈际飞《草堂诗余正集》)、“其声亦如空山鸣泉,琴筑并奏”(郑文焯《手批东坡乐府》)。殊不知清词中亦有哀音,东坡“人生如梦”的思想也通过其补足五代旧事旧作表露了出来。

卜算子(缺月挂疏桐)

苏轼
黄州定惠院寓居作①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②。谁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③。拣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【注释】
①定惠院:一名定慧院,在黄州东南,作者有《游一定惠院记》。
②漏断:谓漏声间断。
③省:知晓。

【语译】半缺的月亮挂在疏疏稀稀的梧桐树上,漏声间断,人声已寂静了。有谁会见到幽居的人独自往来呢,他就像那只夜空中隐隐约约、若有若无的孤雁。
雁儿受惊飞起,却又回头瞧瞧,心中有恨而无人知晓。它把所有冬天的树枝都挑选遍了,总也不肯栖息下来,宁可留在那寂寞寒冷的沙洲上。

【赏析】王文浩《苏诗总案》编此词为“壬戌(元丰五年,1082)十二月作”。其时,
东坡正谪居黄州。词写自己当时的寂寞心情,这从他黄州时期的许多诗文中都可得到印证;他写到定惠院的作品也不少,孤独寂寞之感与此词也如出一辙。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称“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”;还有人将此词附会惠州温氏女超超故事(见《历代诗余》引《古今词话》),皆不可信。
词上片写缺月疏桐、缥缈孤鸿的静夜景象。夜行之“幽人”即作者自己,有其《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》诗“幽人无事不出门,偶逐东风转良夜”可证。全篇正面提到自己的只此一句,自称“幽人”外,再说“独往来”,又加上“谁见”,是对孤寂处境的着意强调。然后将自己的行止用传统意象“缥缈孤鸿影”作比,赋予其清高孤傲气节的含义。张九龄有“孤鸿海上来,池潢不敢顾”的诗(《感遇》),抒写自身的遭际感慨;杜甫也借《孤雁》诗以自托。苏轼正尽收前贤之诗意于心底而吐为小词。
下片索性脱开定惠院夜景和作为主体的幽人,只写孤鸿。这样的结构章法,是不合常规的,然正如评家所说,“盖其文章之妙,语意到处即为之,不可限以绳墨也。”(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》卷三十九)不久前,苏轼因诗文被指控为“愚弄朝廷”、“指斥乘舆”,入御史台狱,几遭杀身之祸。被赦后,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、黄州团练副使,有诗曰:“此灾何必深追咎,窃禄从来岂有因。”(《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……》)“只惭无补丝毫事,尚费官家压酒囊。”(《初到黄州》)此皆“惊起却回头”之注脚。然总有所不为,不肯合污同流,滥官媚俗,此所谓“拣尽寒枝不肯栖”也。所以只有孤栖独宿于沙洲苇丛间(此定惠院寓居),忍受这寂寞寒冷的处境。黄庭坚题跋此词,称其“语言高妙,似非吃烟火食人语”,这是他不敢涉及东坡政治感慨,故只从风格神韵上来评说的话。

青玉案(三年枕上吴中路)

苏轼
和贺方回韵,送伯固归吴中①
三年枕上吴中路,遣黄犬②、随君去。若到松江呼小渡,莫惊鸳鹭,四桥尽是③、老子经行处。
辋川图上看春暮④,常记高人右丞句。作个归期天定许,春衫犹是,小蛮针线⑤,曾湿西湖雨。
【注释】
①贺方回:贺铸,字方回,号鉴湖遗老。伯固:苏坚,字伯固,苏轼与其讲宗盟。自哲宗元祐四年己巳
(1089),苏坚跟从苏轼在杭州,三年始归。元祐七年壬申(1092)八月,以兵部尚书召还。
②黄犬:晋陆机有犬名黄耳,机在洛时,曾系书其颈,致松江家中,并得报还洛。事见《晋书·陆机传》。
③四桥:姑苏有四桥。
④辋川图:唐王维官尚书右丞,有别墅在辋川(在陕西蓝田县辋谷川口),他写了许多辋川风景诗,又在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过《辋川图》。
⑤小蛮:《本事诗》云:唐白居易有姬樊素善歌,妓小蛮善舞,有诗云:“樱桃樊素口,杨柳小蛮腰。”

【语译】三年来,你睡觉都梦见回故乡吴中去的路,如今你回家,我叫一条能传书的黄
狗跟了你去,希望能得到你到家后的音信。你若到了松江呼唤小渡口的船只时,请别让水上的鸳鸯、白鹭受惊,要知道那四桥一带,都是我曾经留下过足迹的地方。
我从《辋川图》那样令人动心的画中看着春天将暮时的景色,常常会想起过着悠闲归隐生活的高人王右丞的诗句。我如果也确定个归故乡去的日期,老天爷也一定会允许的罢!那时,我身上穿的春季衣衫,还是我在杭州时陪伴我的小蛮缝制的,它曾被西湖上的雨打湿过呢。

【赏析】
这是一首赠别词。苏伯固居杭三年,得以归吴中回到家乡去,姑苏一带是苏轼从前曾到过的,熟悉的,这引起他的羡慕,并勾起他自己也想回故乡去过王维式的清闲生活的念头。词前半写送人归去,后半写自己思归。
此词头几句若用平常话说,不过是:“三年来,你时刻思念家乡,现在回去了,希望今后常来信。”可现在说成,“(我)遣黄犬随君去(往),三年枕上吴中路”,便诗意盎然了。这说明作者不但善于措词,活用陆机黄犬典故的手段也出神入化。以下数句也很有意思,要说的话不过是:“你这一路去的地方,我以前曾到过,印象很不错。”写在词中,就举出“松江”(今属上海市),它是从杭州去吴中所经之地,是陆机的家乡,是承上用“黄犬”事而来的。既有江,便要呼渡;江上有水禽,又因水而说到桥,这样就串联了起来。要苏坚小声呼渡,“莫惊鸳鹭”,正是写自己曾留情于这一带的美好景物。这是羡慕,也是庆贺。
写到思归,先借王维表现隐逸生活的画和诗来述说自己心情。然后点出“归”字,说如此美事,一定能天从人愿。这比上片所说又进了一步,因为正是苏坚之行才勾起自己思归念头的。歇拍几句极为《蕙风词话》的作者况周颐所称许,说是“令人爱不忍释”。苏轼设想自己归时,犹着“小蛮”缝制之春衫,而这春衫曾被“西湖雨”打湿过。这又是留情于杭州了。小蛮是白居易守杭时所亲近的人,所以借用。这看似只写作者自己,其实已暗暗地把苏坚包括在其中了,因为他也在杭留居了三年。此时一别,岂能不回想共同在西湖边生活的情景?

临江仙(夜饮东坡醒复醉)

苏轼
夜归临皋①
夜饮东坡醒复醉②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,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长恨此身非我有③,何时忘却营营④!夜阑风静縠纹平
⑤。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【注释】
①夜归临皋:《苏诗总案》:元丰五年(1082)九月“雪堂一夜饮,醉归临皋作《临江仙》词”。元丰三年(1080)五月,苏轼自定惠院迁居临皋,五年春于东坡筑雪堂,仍家居临皋。临皋在黄冈县南,临长江。
②东坡:临皋附近的小地名,在黄州东门外,是苏轼“得躬耕其中”的数十亩土地,其名乃效白居易忠州东坡之名而起的,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别号。
③此身非我有:身不由己。语出《庄子·知北游》。
④营营:纷扰貌。指为世俗名利奔忙。
⑤縠纹:微波,以绉纱纹为喻。

【语译】夜间,我在东坡雪堂饮酒,喝得醒了又醉,回到家好像已三更时分了。家童睡
得鼾声如雷,我敲门都没人答应,只好拄着手杖听那江水的哗哗声。
我常恨自己的身子自己作不了主,什么时候才能完全忘掉为世俗名利而苦苦奔忙呢?夜已残,风静止了,江面平滑,水波不兴。我真想乘一叶小舟,从此远离尘嚣,寄身江海之上,自由自在地度过我的余生啊!

【赏析】此词作于谪民黄州时期。记一次夜饮雪堂,醉归临皋住所之事和当时的萧飒心情。上片记事,下片抒情。
东坡不善饮酒,少饮辄醉,何况心情苦闷。“醒复醉”,正写神志已有点迷迷糊糊的状态。他同年所作《后赤壁赋》有“步自雪堂,将归于临皋……过黄泥之坂”等语,正与此夜“归来”走的是同一条路。到家夜已半,确切的时间醉中已弄不太清楚了,故曰“仿佛”。下面三句说自己被关在门外,句句都有声音:家童的“鼻息”声,还如“雷鸣”般的响,自己的“敲门”声和“江声”,由此却写出了深夜的一片寂静。这是运用“鸟鸣山更幽”式的反衬笔法极为成功的例子。
在“倚杖听江声”之后过片抒情,特别自然而有意境。静夜中,大江边,年已迟暮的大诗人,历经劫难,倚杖伫立,耳中倾听着沙沙的滩声,心已神游着梦幻似的往昔。“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”的感叹,坦诚而真实,能在许多人心灵中激起同情和共鸣。再插一句“夜阑风静縠纹平”景语,既有推移时间和隔开前后情语的作用,又借景寓情,暗示其对宁静生活境界的向往。故接以面对眼前景色,表述内心愿望的话作结。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”的生活虽潇洒,但并没有现实的可能性,作者心里也很清楚。所以从他的用语上也能感觉到一种浓重的悲凉意味。

定风波(莫听穿林打叶声)

苏轼
三月三日,沙湖道中遇雨①,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②,谁怕③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料峭春风吹酒醒④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【注释】
①沙湖:在黄冈县东南三十里。
②芒鞋:草鞋。
③谁怕:怕什么,有何可怕。
④料峭:形容春天的寒意。

【语译】不必去听雨点穿过树林、打在叶子上的声音,尽管吟着诗、吹着口哨,慢吞吞地走好了。竹杖和草鞋比马还轻便呢,有什么可怕的!在漫天烟雨中,披一件蓑
衣,任凭风吹雨打的事,我平生经历惯了。
风带来春天的寒意,吹得我酒也醒了,身上正微微觉得有点冷,山头的斜阳却已迎面照射过来。我回过头去,看了看刚才遇雨的地方。这趟归程,对我来说实在是既没有风雨,也没有晴啊!

【赏析】苏轼在黄州时,一天,与友人们从沙湖看田回来,途中遭遇到一场雨,因为雨具事先叫人带回去了,同行者都狼狈不堪,只有苏轼若无其事。一会儿,天就放晴了。他写了这首词,通过对晴雨态度的记述,来表现自己对穷达命运不患得失、任其自然、旷达乐观的襟怀。
上片说过雨。写自己满不在乎地对待风雨的超然态度,极富表现力。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!”在怡然自得外,又有几分兀傲。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,将眼前遭遇拓展为平生经历,揭明了所写风雨,又有象征意味。下片说转晴。先只写风,则雨被吹散,不言可知。刚觉微冷,忽已斜照当头。造化弄人如此,可见祸福难凭,不如听其自然。故末句语同佛家参禅,字字机锋:本无风雨,何来晴明!利害得失,正可一并泯灭。
郑文焯曰:“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,任天而动。琢句亦瘦逸,能道眼前景。以曲笔直写胸臆,倚声能事尽之矣。”(《手批东坡乐府》)

江城子(十年生死两茫茫)

苏轼
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
十年生死两茫茫②,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③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、短松岗。
【注释】
①乙卯:熙宁八年(1075),作于密州。
②十年:苏轼妻王氏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(1065),至作此词时,正十年。
③千里孤坟:王氏葬于四川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。

【语译】我与你生死隔绝、两不相知已经十年了,即使不想念你,也难以忘却啊!你孤单单地躺在远隔千里的坟墓中,境况凄凉却无处可以诉说。纵然现在能让我们再次
见面,你大概也认不得我了,我已变得一脸尘土、两鬓如霜了。
昨天夜里,我做了个梦,忽然回到了家乡,你正在小房间里靠近窗子梳妆打扮,我们彼此瞧着对方,没说一句话,只有眼泪似涌泉般地流了下来。我能料想得到那伤心处的景象,年复一年地,只有夜间的明月照着那长着矮小松树的山头。

【赏析】苏轼的两个妻子都姓王。前妻王弗,十六岁时嫁给比她大三岁的苏轼,二十七岁病死。三年后,王弗的堂妹十九岁的王润之成为三十三岁的苏轼的续弦。此词为早卒的王弗而作,她死于汴京,归葬在家乡眉山附近的东冈、苏轼祖茔所在地。作此词时,苏轼正新从杭州移官密州(今山东诸城),距王弗逝世十年,已四十岁了。
词上片泛说。先交待夫妻生死隔绝已经十年,接着诉说思念之情。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,话说得真挚而痛切。“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”,是体贴亡妻处境之孤单凄凉,却有人解为作者自叹心情凄凉而无说处,反而浮浅了,远不及悯恻亡灵之苦更深刻而合乎情理。后三句才说到自身,叙来层次分明。“相逢”是不可能的,故用“纵使”;虽无事情的真实,却有感情的真实,人是会作如此设想的。他们永诀时彼此都还年青,这十年中苏轼碌碌风尘,宦游四方,以至蓬头垢面,早生华发,连曾经是最亲近的人见了都认不出来,平常语说来都在情理之中,浸透了人生的悲哀。
下片记梦。上片说到假设的“相逢”,故过片便接“幽梦”。有人说过,人死后尚有三处可得相逢,即“梦中地下更来生”。词意推进,环环相扣。梦里还乡,见到前妻于“小轩窗,正梳妆”,应是往年他们共同生活时惯常情景的再现,说不定还在记忆中留有某些美好细节。汉朝有“张敞画眉”事,是夫妻相爱的佳话,东坡梦其梳妆,岂能无因!然而这次见到,竟相顾无言,泪如泉涌。可见心里该有多少想诉说的话而无从说起;写得感人至深。末了“料得”云云,便又是从“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”中生出的:作者说,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伤心,你一定是受尽了委屈,一个弱女孤魂独在千里之外,年年都只有深夜明月照在短松冈头,却“无处话凄凉”。这样回应上片,把自己对不幸夭亡的妻子的爱怜、体贴的深情,充分地表露了出来。

贺新郎(乳燕飞华屋)

苏轼
乳燕飞华屋①,悄无人、槐阴转午,晚凉新浴。手弄生绡白团扇②,扇手一时似玉③。渐困倚、孤眠清熟。帘外谁来推绣户?枉教人、梦断瑶台曲④。又却是、风敲竹。
石榴半吐红巾蹙⑤。待浮花、浪蕊都尽⑥,伴君幽独。秾艳一枝细看取,芳意千重似束⑦。又恐被、西风惊绿⑧。若待得君来向此,花前对酒不忍触。共粉泪,两簌簌⑨。
【注释】
①“乳燕”句:曾季鲤《艇斋诗话》云:“其真本云:‘乳燕栖华屋’,今本作‘飞’字,非是。”赵彦卫
《云麓漫钞》亦谓曾见真迹作“栖”。然其说未必可据。
②白团扇:晋中书令王珉与其嫂婢有情,珉好执白团扇,婢作《白团扇歌》赠珉。
③“扇手”句:晋王衍容貌整丽,常执玉柄尘尾谈玄,与手同色。
④瑶台:仙境,借以说人美如仙子。曲,幽深处。
⑤红巾蹙:褶皱的红巾,形容石榴花。白居易《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》诗:“山榴花似结红巾。”
⑥浮花、浪蕊:浮、浪言众花之轻浮,为反衬石榴花之幽独。
⑦“芳意”句:喻重瓣榴花。
⑧秋风惊绿:谓秋风起,榴花凋谢,只剩绿叶。
⑨两簌簌:指花瓣与眼泪齐落。

【语译】雏燕在华丽的屋梁间飞,悄然无人,午后槐树的阴影随时间在移动,傍晚凉快时,刚洗好澡,手里摆弄着一柄生丝绸制成的白团扇,这时,扇子与手看去都像白
玉一样的莹洁。人渐渐地困倦了,斜靠着,独自睡得清梦酣熟。忽觉帘外有谁来推绣房的门,白白地教人做不成瑶台仙境幽深处的好梦,醒了过来,却原来是风吹动竹子互相敲击的声音。
石榴花半开好像皱褶起来的红巾,待到那轻浮的众花都凋谢时,它就只与你这幽独的美人为伴了。将一枝艳丽的花细细地观看,重叠的花瓣就像将你芳心都紧束在一起,它又恐怕被西风惊残,只剩下绿叶。如果等待你来这儿看它时,你在花前对着酒就再也不忍去碰它了。它的花瓣和你的粉泪,都会一齐簌簌地掉了下来。

【赏析】
此词前人多附会其作意,或云为杭妓秀兰而作(杨湜《古今词话》),或云为其侍妾榴花而作(陈鹄《耆旧续闻》),皆不可信。香草美人之托是我国文学的古老传统,杜甫尚有《佳人》诗,此词亦有所取意(谭献《复堂词话》云:“颇欲与少陵《佳人》一篇互证。”);至于寄情于春兰秋菊、丹橘落梅之类的作品就更多了。此词上片写佳人,下片咏榴花,在作词的章法上,自是变格;但上下片仍密切关联。在说花时,带出两个“君”字,即指佳人;末四句更有意将人与花合写,比兴寄托之旨甚明。从词意用语看,颇似东坡寓居定惠院见海棠花之诗,当是贬黄州之后的作品。
写佳人没有也不要有容貌装饰等外形的描绘,只写其气质风度和精神。若不细看,甚至还不辨是男是女。比如“手弄生绡白团扇”,本《晋书》中中书令王珉事;“扇手一时似玉”语意本《世说新语》王衍事;“风敲竹”而疑人来,则用李益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》“开门复动竹,疑是故人来”诗意。本来都非写女性,然自可移用;因为女子执团扇,班婕妤有纨素团扇之诗,崔莺莺也有“隔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”之句,也不妨作为依据。直至出“绣户”、“粉泪”等词,才知其写佳人无疑。佳人高贵而圣洁,有梦想而孤寂,用词中二字来概括她,便是“幽独”。人幽独而花亦幽独,命运相仿,故可作伴。所以上下片虽似两截而仍能一气贯通。苏轼在黄州时,作《寓居定惠院之东,杂花满山,有海棠一株,土人不知贵也》诗云:“江城地瘴蕃草木,只有名花苦幽独。嫣然一笑竹篱间,桃李漫山总粗俗。也知造物有深意,故遣佳人在空谷。……”与此词不同者,一写海棠,一咏榴花;一言桃李粗俗,一称众花浮浪;而“名花”、“佳人”诗中本是一体(“佳人在空谷”亦用杜诗“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”意),词则幻笔为二,而“苦幽独”正是其共同感慨寄托之所在。所以,我判定此词与此诗的写作时间相近。后来陆放翁诗云:“志士凄凉闲处老,名花零落雨中看。”其意趣亦小异而大同者。

秦观 望海潮①(梅英疏淡)

秦观
梅英疏淡,冰澌溶泄②,东风暗换年华。金谷俊游③,铜驼巷陌④,新晴细履平沙。长记误随车。正絮翻蝶舞,芳思交加。柳下桃蹊⑤,乱分春色到人家。
西园夜饮鸣笳⑥。有华灯碍月,飞盖妨花⑦。兰苑未空⑧,行人渐老,重来是事堪嗟⑨。烟暝酒旗斜。但倚楼极目,时见栖鸦。无奈归心,暗随流水到天涯。
【注释】
①汲古阁本《淮海词》在词牌下题作《洛阳怀古》;《草堂诗余》题作《春感》;宋本无题。观词意,非怀古之作,题目皆后人所加。
②冰澌溶泄:冰封的水面已融化流动。澌,流冰。
③金谷:晋朝石崇所建的花园名,在洛阳西北。石崇曾邀客宴饮赋诗于此。俊游:游览胜地。
④铜驼: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,立有一对铜铸的骆驼,铜驼街是一条繁华的街道。巷陌:即街道。
⑤桃蹊:桃树下的小路。
⑥西园:此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。曹植《公燕》诗: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。”笳:古时一种管乐器。
⑦飞盖:奔驰的车辆。盖,车篷。
⑧兰苑:泛指园林。
⑨是事:事事。

【语译】淡淡的梅花开得疏疏落落,河里的冰块已开始融化流动,东风又将岁月暗中更换。我总是记得往昔这时候金谷园、铜驼街熙熙攘攘的景象,游人趁着新晴天气,
轻轻地走在平坦的沙路上。人们过往不绝,我竟误跟着一辆香车跑了好多路。那时,正柳絮舒卷,蛱蝶飞舞,春心狂想,纷纷不已。柳荫下、桃树底,踩出了小路,这一番春色乱分送了多少人家!
夜间在名园中举行宴会饮酒,吹笳奏乐,热闹非凡。到处是彩灯辉煌,妨碍了人们赏月,车如流水,阻挡了游客观花。如今园林中花木未空,游人却已渐渐地老去了。重来此地,只觉得事事都引起我的感叹。傍晚的烟霭中,酒旗还斜矗着。我只是在楼头靠着栏杆远望,时时能见到的是一群栖息着的暮鸦。我的心中涌起了归家的念头,这念头无可奈何地、暗暗地随着眼前的流水一直去往遥远的故园。

【赏析】词是感旧之作。但有两说:(一)“追怀往昔客居洛阳时结伴游览名园胜迹的乐趣”和“重来旧地时的颓丧情绪”(社科院文研所《唐宋词选》);(二)“作词之地为汴京而非洛阳”,“以洛阳之典来咏汴京”,“金谷园和铜驼路是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”,秦观在《西城宴集》诗序中提到过“游金明池、琼林苑,又会于国夫人园,会者三十六人”的事,是“当时罕有的盛举”(沈祖棻)。二说各有理由,姑并存之。
词的头三句是眼前景象。梅开冰融东风起,时值初春。“暗换年华”是一篇主旨所在。自“金谷”句起,开始回忆往昔,由后面的“长记”字眼点醒。“长记”这两个字本当处在前面的领起地位,今因词调的句式对偶要求而置于后,其含意仍包括了前三句,读者细审自明。从另一方面说,“金谷”等句词意泛,写总体感受;“误随车”是一次具体的事,印象特别深,故冠以“长记”二字。前人诗词中也有写“误随车”的,如韩愈《游城南·嘲少年》诗曰:“直把春偿酒,都将命乞花。只知闲信马,不觉误随车。”少游正用其意写自己当时的风流狂放。故下接“正絮翻蝶舞,芳思交加”,将絮蝶之狂乱与春心之骚动写在一起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引谚曰: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。”春色所在,游人争赏,故柳桃树下,踏成小路;沿途家家户户,亦都占得这佳丽景色,大好春光。“乱分”二字新奇而极富艺术想像力,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称其“思路幽绝,其妙令人不能思议”。
过片处仍继续写昔日情景,有异于词上下片的通常结构章法;所不同者是写夜宴的热闹。夜晚尚且如此,白昼盛况自不待言。“西园”是借用曹子建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”诗句的用语而泛指名园,故特意又提到“飞盖”。“碍月”、“妨花”,用带几分夸张的话出力地形容一番。写得气象富丽华贵,造句如齐梁小赋。与“误随车”一样,都说当时其乐无穷。这里说得越热闹,下面的转笔就越有力。“兰苑未空,行人渐老”,一承一转;“重来是事堪嗟”,一拍一合,与“暗换年华”遥遥呼应。举“烟暝酒旗斜”、“时见栖鸦”之冷落萧条景象与昔日作对比,也对“是事堪嗟”作了申说。此时无聊思归,已自然而然。沈祖棻还从秦观事历论证此词作于其“贬官(远往处州,即今浙江丽水)即将去京之时”,果真如此,则词人极目天涯,寄归心于东流水,就更可理解了(他是江苏高邮人)。“暗随流水”又遥应“冰澌溶泄”。上下片末句都用“到”字,周济谓“两两相形,以整见劲,以两‘到’字作眼,点出‘换’字精神”,可见非偶然下字相重。词收结处,给人以无限四顾苍茫之感。

八六子(倚危亭)

秦观
倚危亭。恨如芳草,萋萋刬尽还生①。念柳外青骢别后,水边红袂分时,怆然暗惊。
无端天与娉婷②。夜月一帘幽梦,春风十里柔情③。怎奈向④、欢娱渐随流水,素弦声断,翠绡香减;那堪片片飞花弄晚,濛濛残雨笼晴。正销凝,黄鹂又啼数声⑤。
【注释】
①刬:通“铲”。
②天与:老天给的,这里实是“天作之合”的意思。娉婷:形容女子美丽,常作美女解,这里指所思之人。
③“春风”句:杜牧《赠别》诗:“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春风十里扬州路,卷上珠帘总不如。”
④怎奈向:即怎奈。“向”为加强语气的语助词,是当时的俗语。
⑤“正销凝”二句:仿杜牧《八六子》词末句:“正销魂,梧桐又移翠阴。”销凝,含闷。

【语译】在高高的亭台上,我靠着栏杆。心里的恨就像遍地茂密的芳草,你即使把它铲光,它也会再生出来。想起柳荫外我骑着青骢马,河岸边你挥着红衫袖,彼此告别
分手的时刻,不免凄怆地暗暗心惊。
老天平白无故地让我与绝色佳人结下这段情缘。明月映着珠帘的夜晚,我们堕入美妙的梦境,领略着春风似的柔情。有什么办法呢!欢乐已逐渐随着流水逝去了,悦耳的琴声不再可闻,翠绡巾帕上的香气也消失殆尽。怎能忍受这片片飞花在晚春时舞弄,濛濛残雨来将晴空笼罩。我正满怀愁绪,又传来黄鹂的几声啼鸣。

【赏析】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,所写思念对象是旧时钟情的妓女。
词发端突兀,破空而来,不知恨从何起。以“芳草”作比,把白居易“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和李后主“离恨恰如春草,更行更远还生”句意熔合重铸,又如信手取眼前景物为喻,故周济评曰:“起处神来之笔。”(《宋四家词选》)然后以一“念”字带对偶句点出别离。“柳外”亦即“水边”,是互文。“青骢”,自己所骑,“红袖”对方衣着,都分明记得。以“怆然暗惊”再染“恨”字,用的仍是简言虚笔,进一步叙述发挥,则待下片。此调上片仅占全词的三分之一。先着力把心情说得很沉痛,给人以心中有许多难言情事在的印象,用语含蓄,留有大片余地。
下片以“无端”二字开头,感慨系之,仿佛在埋怨老天好作弄人,既有今日之离,何必当初之合,为什么偏偏让我碰上她呢?“天与娉婷”就是天上掉下个丽人来,有人解为“天生丽质”,不对,须知“夜月”二对句,便是“天与娉婷”的事实。“一帘幽梦”,说巫山之会、云雨之欢;“春风十里”,借小杜诗意点出身份,暗合“娉婷”二字,说她正当豆蔻年华,自己所见之群芳“总下如”也。“怎奈向”一转,“欢娱渐随流水”三句别后情事。欢娱既逝,音信也绝。“那堪”二字,更翻进一层,说面对“飞花”“残雨”青春将暮之景,又如何消受得。“恨”之“刬尽还生”和“怆然暗惊”,至此都有了着落。从“怎奈向”到“残雨笼晴”,方协一韵,五句一气贯注。结尾以景语代情语,又增加了音响效果。本来花自落、鸟自啼,非伤岁月流逝,无关人事变迁,但在有情人听来,一时都成了怨语恨声。在这里,秦观效仿杜牧同调词末句,恰如前面借其《赠别》诗意一样,是有意为之的。

满庭芳(山抹微云)

秦观
山抹微云,天黏衰草①,画角声断谯门②。暂停征棹,聊共引离樽。多少蓬莱旧事,空回首、烟霭纷纷。斜阳外,寒鸦万点,流水绕孤村
③。
销魂。当此际,香囊暗解④,罗带轻分。漫赢得、青楼薄幸名存
⑤。此去何时见也?襟袖上、空惹啼痕。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黄昏。
【注释】
①黏:紧贴着。一本作“连”。
②谯门:即谯楼,城门上的楼,可以瞭望。
③“寒鸦”二句:隋炀帝杨广断句诗:“寒鸦千万点,流水绕孤村。”“万”一本作“数”。
④香囊,香袋,古人佩身作装饰,此作赠物。
⑤“漫赢得”句:杜牧《遣怀》诗:“十年一觉扬州梦,赢得青楼薄幸名。”青楼,妓女所居。

【语译】远山涂抹着一缕淡淡的云,天空紧贴着大片衰败的草,城头谯楼上的画角吹了一阵后已不再响起。我暂将远行的船只停住不发,姑且与你一同举起这告别的酒
杯。有多少如临仙境般的往事啊,我白白地回想着,竟像这散漫的烟霭,迷茫一片。只见夕阳余晖之外的远处,寒鸦万点,一湾流水环绕着孤零零的村庄。
真叫人丧魂落魄啊!当这难舍难分的时刻,我暗暗地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袋,你轻轻地解开打着同心结的罗带,彼此相赠。就这样,我便获得了一个青楼薄情郎的恶名。这一别什么时候再能见到你呀?徒然弄得我衣襟和衫袖上泪渍斑斑。当我从情伤意乱的地方再竭力远望时,只能看见高城了,还有那闪烁着的昏黄的灯火。

【赏析】这首描写离别场景的词,曾广为传诵,名噪一时,秦观因此而得了个“山抹微云”的雅号,在词坛上留下了不少传闻。
“山抹微云,天黏衰草”,词人着意选用“抹”字“黏”字,以增强景物的可感性和生动性——动词都带着比喻的性质。“黏天”一词,用过的人很多,可知有的本子作“天连衰草”是后人妄改的。“画角声断谯门”,时值向晚,已预为末句伏根。“暂停”二句,点出临别;从“暂”字“聊”字中透出无可奈何和十分感慨的心情,故下接对回首往事的喟叹。“蓬莱”二字双关,即说当时遇合如临仙境,又指明地点。《艺苑雌黄》云:“程公辟守会稽,少游客焉,馆之蓬莱阁。一日,席上有所悦,自尔眷眷,不能忘情,因赋长短句。所谓‘多少蓬莱旧事,空回首、烟霭纷纷’也。”这有其《别程公辟给事》诗句“买舟江上辞公去,回首蓬莱梦寐中”可证。鸦噪夕阳、水绕孤村,以景物写心境,极有情致;借用炀帝诗意而不见蹈袭痕迹,自是作词高手。
下片专写分手一刻情况。“销魂”一顿,使黯然之情笼盖以下文字。东坡以为下片起几句是“柳词句法”(见《花庵词选》),颇有眼力,“香囊暗解,罗带轻分”确有柳永绮罗香泽之态,但不是疵病,至借杜牧《遣怀》诗句的自嘲,则不但点明别者的青楼身份,也借此说出自己“落魄江湖”的境况。故周济云:“将身世之感,打并入艳情,又是一法。”(《宋四家词选》)已写“空回首”、“谩赢得”,这里又说“空惹啼痕”,我以为作此词时,秦观的感慨已多于伤情。结尾两句是船渐远去情景,因前有“暂停征棹”语;“高城”也与“谯门”照应;前“画角声断”,结则“灯火已黄昏”,一丝不乱。曾季狸《艇斋诗话》以为是“用欧阳詹诗云:‘高城已不见,况复城中人。’”虽秦观未必真取用此诗,但体会行舟中回望之情景,倒是说得对的。
吴曾《能改斋漫录》载此词一轶事,可资笑谈:杭城某官,闲吟此词,误记其中一句说:“画角声断斜阳。”有妓在旁纠正说:“是‘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’不是‘斜阳’。”某官便开玩笑说:“你不能将词的韵改一下吗?”妓便将词改为“阳”字韵,念道:
“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斜阳。暂停征辔,聊共饮离觞。多少蓬莱旧侣,空回首、烟霭茫茫。孤村里,寒鸦万点,流水绕空墙。
魂伤。当此际,轻分罗带,暗解香囊。谩赢得、青楼薄幸名狂。此去何时见也?襟袖上、空有余香。伤情处,高城望断,灯火已昏黄。”

满庭芳(晓色云开)

秦观
晓色云开,春随人意,骤雨才过还晴。古台芳榭,飞燕蹴红英①。舞困榆钱自落②,秋千外、绿水桥平。东风里,朱门映柳,低按小秦筝。
多情。行乐处,珠钿翠盖,玉辔红缨。渐酒空金榼③,花困蓬瀛
④。豆蔻梢头旧恨⑤,十年梦⑥、屈指堪惊。凭栏久,疏烟淡日,寂寞下芜城⑦。
【注释】
①“飞燕”句:杜甫《城西陂泛舟》诗:“鱼吹细浪摇歌扇,燕蹴飞花落舞筵。”
②榆钱:榆荚成串,状如钱,故称。
③金榼(音科):一种金属制的酒器。
④蓬瀛:蓬莱、瀛洲,皆传说中的仙山。
⑤“豆蔻”句:用杜牧《赠别》诗意,参见前《八六子》词“春风十里”注。
⑥十年梦:用杜牧《遣怀》诗意,参见前《满庭芳》“谩赢得”句注。
⑦芜城:指扬州。南朝宋竟陵王乱后,扬州城池荒芜,鲍照作《芜城赋》凭吊之。

【语译】清晨,空中的云散开了,春天依着人们的希望,一场急雨刚刚过去,天就放晴了。古老的花木丛生的台榭,飞燕在踢着红花瓣儿戏耍,风中漫舞的榆荚疲倦了,
坠落到地上。鞦韆架外,碧绿的河水涨得快与桥相平了。在东风中,在映着垂柳的朱门里,有人在轻按筝弦理曲。
谁不多情。在那行乐的去处,香车缀着珠宝金花,上面张着翠绿车篷;骏马配着玉勒雕鞍,颈下系着大红缨饰,多热闹啊!渐渐地,金杯里的酒空了,仙境中的花困了。往昔那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带给我的烦恼,恰如“十年一觉扬州梦”,屈指细算起岁月来,真叫人吃惊啊!我倚着栏杆站立了好久,望着那傍晚薄薄的烟霭中淡淡的夕阳,寂寞地向着这芜城城头逐渐落下去了。

【赏析】
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曰:“少游《满庭芳》诸阕,大半被放后作。恋恋故国,不胜热衷,其用心不逮东坡之忠厚,而寄情之远、措语之工,则各有千古。”这里说的“故国”,就是故都汴京。所以有人认为此词是作者在扬州追念汴京旧游之作,并认为词中的“蓬瀛”与上一首同调词中“蓬莱”同意,都是用来指秦观在汴京供职的秘阁——宋代国家图书馆,是沿用汉朝以“蓬莱”指称洛阳东观的习惯(沈祖棻主此说)。说法如何,姑且勿论,此词十分眷念昔日之欢乐生活却是无疑的。
词以三分之二篇幅写昔日,到下片的后半,才逐渐转到眼前情景。物因心现,景随情移,为表现当年乐事,所写景物也处处被染上一层明朗欢快的色彩。如头三句写晓来雨霁,晴空澄净,以“春随人意”道出其写欢乐的意图。燕蹴飞花,杜诗本用以表现权贵春天游乐的靡丽环境,正好取用;榆钱飘坠,乃晚春之景,今以舞困自落作比,只有欣赏而绝不伤感。绿水平桥,东风拂柳,墙外见鞦韆,门内有筝声,春景如画,令人心旷神怡。
过片“多情”二字一顿,是说自己,又像在说他人,言外之意,谁能不留情于其间乐事呢。故写“行乐处”景象热闹非凡,女客乘香车,男子骑宝马,往来不绝。这以后,文笔就转折了,下一“渐”字,将自昔到今的变化过程写了出来。“酒空金榼,花困蓬瀛”是诗化了的叙述。《琵琶行》“门前冷落车马稀”是从艺妓角度说的,作者是游客,身份相反,故就樽前花间的生活说。酒渐渐空了,花即青楼女子,她也渐渐倦怠了。措辞蕴藉而有分寸。然后借杜牧两首写扬州生活的诗语来表述。由此而知其追念的是一位“豆蔻梢头”的绝色雏妓。扬州梦觉,屈指细算,一晃十年,岂不惊心!若词确是写“恋恋故国”之情,则所述种种,只不过是借所在地扬州和唐诗出处指说汴京旧梦而已。末三句以暮烟落日的萧条寂寞之景,跟开头作反照。也由此而方知上片所写种种风光景色,非即目所见,乃“凭栏久”,在追忆往昔中浮现出来的心景。结用“芜城”指代扬州,也正为借此反映出自己现在心境的寂寞与荒芜。以“寂寞”置西下之夕阳上,乃刘禹锡《石头城》诗“潮打空城寂寞回”遣词法。

减字木兰花(天涯旧恨)

秦观
天涯旧恨,独自凄凉人不问。欲见回肠①,断尽金炉小篆香②。
黛蛾长敛③,任是春风吹不展。困倚危楼,过尽飞鸿字字愁。
【注释】
①“欲见”句:欲诉苦衷。见,现。回肠,中肠旋转,谓内心痛苦不安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。”
②篆香:制成篆文的香,可燃以计时。
③黛蛾:以青黛画的蛾眉,泛指女子眉毛。

【语译】远在天边还怀着从前的怨恨,独自凄凉而旁人并不关心。想要倾诉愁怨,烧完
了铜炉中的小篆香也无从说起。
黛色的蛾眉老是紧蹙着,任凭春风吹多久也舒展不开。在高楼上困倦地倚栏怅望,见雁群不断飞过,它排成的字,个个都使人发愁。

【赏析】小令八句,实际上完整的意思只是四句,章法上自与长调有别。词以女子身份写离别怀远的愁绪。
落笔先说“天涯”,见所思相隔遥远。“旧恨”是说恨由来已久。独处孤凄而无人慰问,亦古诗“入门各自媚,谁肯相为言”意。中肠旋转,欲说还休,与断尽篆香并置,其意可思:(一)篆香准十二时辰,凡一百刻,可燃一昼夜(见《香谱》)。则香尽暗示彻夜愁思;(二)香作篆文,状如回肠,焦首煎心,如肠寸断,故曰“断尽”;(三)燃香成灰,又是李义山“一寸相思一寸灰”诗意。
后半阕先借“春风”点季节,春风吹时,百草千花一一开放,唯愁眉难展。再说春困无聊,高楼独倚,无端怅望,见空中雁群排列成字,更引人愁思难禁。“过尽”,望之久也。春来雁归,人则沦落天涯;雁能传书,所思之人却音信全无;雁行排成的是一个个“人”字,而“人人”正是对所爱之人的称呼(参见晏幾道《生查子》词注),鸿雁排出这样的字来,怎不勾起心中一片思念之情!所以说“字字愁”也。

浣溪沙(漠漠轻寒上小楼)

秦观
漠漠轻寒上小楼①,晓阴无赖似穷秋②,淡烟流水画屏幽。
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宝帘闲挂小银钩。
【注释】
①漠漠:静悄悄地。
②无赖:无奈,没来由。

【语译】静悄悄地上了小楼,身上觉得一阵微微的春冷。阴霾的早晨没来由恰似深秋一般。屏风上画着淡淡烟霞、一脉流水,室内显得格外幽静。
飘飞的落花自在轻盈,犹如梦境;细密的雨丝迷离无际,好比愁绪。珠帘高高卷起,悠闲地挂在小银钩上。

【赏析】这首小令可称作一幅闺阁春愁图。情绪温婉,词句秀媚,风格淡雅,后半写得尤有灵气幽趣。
前三句只描写景物、环境、气候,无一字抒情,然而人物的冷落、孤单、寂寞、无聊的心情,已全在不写之中,措辞十分含蓄。春晓反似穷秋,使我想到王渔洋《秦淮杂诗》中的两句:“十日雨丝风片里,浓春烟景似残秋。”似乎是受到过此词的影响。
“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”空灵娟逸,自是不可多得的佳句。故卓人月赞云:“‘自在’二语,夺南唐席。”(《词统》)落花飘忽轻盈,以梦境作比,非其形迹相似,乃在于神与趣,犹李清照以黄花比人瘦。从字面看,似着眼于飞花,实则重在说梦,借此暗示女子梦到春花落去,红颜将老。愁绪万千,迷离难遣,以“无边”而“细”之“丝雨”为喻,也以虚比实,即景而贴切。末句犹特别,或以南唐中主李璟《浣溪沙》“手卷珠帘上玉钩”为解,其实意境不同。李词写有意卷帘观望,此是写女子在百无聊赖中的闲眺,重在“闲”字,“闲挂”只是“闲望”的曲折说法。故梁启超称之为“奇语”(梁令娴《艺术馆词选》引)。若论其意趣之闲远,则更接近杜甫“落日在帘钩”(《落日》)诗的写法。

阮郎归(湘天风雨破寒初)

秦观
湘天风雨破寒初,深沉庭院虚,丽谯吹罢小单于①,迢迢清夜徂②。
乡梦断,旅魂孤,峥嵘岁又除③。衡阳犹有雁传书④,郴阳和雁无⑤。
【注释】
①丽谯:美丽的城楼。小单于:唐“大角曲”中有《小单于》曲调。
②徂:过去了。
③“峥嵘”句:用杜诗原句。峥嵘,本深险意,引申为严酷、艰难。
④“衡阳”句:衡阳有回雁峰,传说雁南飞,到衡阳即止,故谓。
⑤郴阳:今湖南郴县,在衡阳以南。和:连。

【语译】湘地开始刮风下雨,天气将由寒转暖,深邃的庭院里显得空荡荡的。华丽的城楼上吹奏完《小单于》曲子,号角声停了下来,漫长的清夜算是过去了。
回家乡的梦做不成,羁旅人的心感到孤单,艰难而不平静的一年又成了旧岁。衡阳虽远,能传书信的大雁还能飞得到,可我所在的郴阳,就连雁儿也来不了。

【赏析】秦观几次被贬官,从浙地向西南转徙,到达湘地郴州时,已是绍圣三年(1096)岁暮。他怀着消沉抑郁的心情,寂寞地度过除夕。填了此词,写当时的感
受。
正当北国大雪坚冰的岁末,湘南地暖,已由频仍的风雨破寒,开始回阳转暖了。除夕之夜,该当喧笑热闹,在“深沉庭院”中,却是一片冷落,何况还有愁人的风雨。《小单于》是唐代的“大角曲”曲调,由号角吹奏,作者所听到的“丽谯”吹角,是报告人们夜尽晓来,故接以“迢迢清夜徂”。李益有《听晓角》诗云:“边霜昨夜堕关榆,吹角当城汉月孤。无限塞鸿飞不度,秋风卷入小单于。”秋风中角声哀怨,李诗本写边关之荒凉。今在除夕夜于郴阳谯楼中闻之,万里投荒之枨触感慨,自不难想像。
下片才明白说出乡梦难成,旅魂孤独,天涯漂泊中不觉又是岁除。“峥嵘”一词,或解为寒气凛冽,我以为不是形容节候的自然特点,应是指这一年来艰难而不平静的生活遭遇。李益诗中说到“鸿飞不度”,这里也写到鸿雁,但想法来自衡阳雁回的传说;利用它翻进一层,说郴阳更比衡阳僻远。雁能传书已属无据,何况连雁都见不到呢?真有此生当老死穷边之叹。其写法颇与宋徽宗《宴山亭》词结尾“除梦里有时曾去。无据,和梦也新来不做”相似。

晁端礼 绿头鸭(晚云收)

晁端礼
咏月
晚云收,淡天一片琉璃。烂银盘、来从海底①,皓色千里澄辉。莹无尘、素娥淡伫②,静可数、丹桂参差③。玉露初零,金风未凛,一年无似此佳时。露坐久、疏萤时度④,乌鹊正南飞⑤。瑶台冷,栏杆凭暖,欲下迟迟。
念佳人、音尘别后,对此应解相思。最关情、漏声正永,暗断肠、花阴偷移。料得来宵,清光未减,阴晴天气又争知?共凝恋、如今别后,还是隔年期。人强健,清尊素影,长愿相随。
【注释】
①“烂银盘”句:卢全《月蚀诗》:“烂银盘从海底出,出来照我草屋东。”
②素娥:即嫦娥,因月色白,故谓。淡伫:即“淡泞”,形容水深而清,以月光比水。
③丹桂:传说月中有桂树。
④疏萤时度:“萤”一作“星”;苏轼《洞仙歌》词:“时见疏星渡河汉。”
⑤“乌鹊”句: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”

【语译】暮云收敛了,淡淡的天宇好像由一大片琉璃砌成。白银盘从海底升起,皓色千里,光辉澄净。晶莹而绝无纤尘,嫦娥的居处深湛似水;宁静而清晰可数,月宫的
丹桂树影参差。露水初次下滴,秋风尚未凛冽。一年之中,没有比这个时候更好的了。夜露中久坐,时时可见几只萤火虫飞过;明月惊起乌鹊,它正向南飞去。天宫瑶台多冷啊,而靠着栏杆倒是暖和的;我想要下楼,却迟迟未去。
心念佳人,自别时的尘埃隔绝彼此音容后,对此明月,你也该懂得相思了罢!最使人动情的是正在不断响着的计时的漏声,而使人暗暗愁煞的是花枝的阴影在偷偷移动。可以想见明晚的月亮,清光也不会减去多少,但天气的阴晴又怎能预料呢?你我都在凝望并眷恋着这皓月,今夜与它分别后,要相隔一年才有再见的机会。我但愿人强健,能永远随伴着这美酒金杯和明月清辉。

【赏析】这首咏月词,也不妨叫它中秋词,因为写的只是中秋夜的月亮。上片只说月,下片说情事。在说月的最后,写到人的凭栏久坐,迟迟未去。这样就引出别离相思情事来;在说情事中,也处处不脱开月。
词未写月色,先写天色;“烂银盘”未出,先描绘暮云收尽、长空似碧琉璃的背景,然后才说“来从海上,皓色千里”,烘云托月,突出主体。“莹无尘”、“静可数”,细写望月的具体感受,创造明朗、宁静的意境;用“素娥”、“丹桂”点月。“玉露”、“金风”,正合中秋,说已凉未寒,气候宜人,爽身惬意,确是一年佳节之最。由季节之冷暖,进而说到天上人间冷暖之不同,用的是东坡中秋词“高处不胜寒”、“何似在人间”意。说自己“欲下迟迟”,固因“栏杆凭暖”,留连良宵美景,但在结构布局上,也为下片抒情作出安排。
下片以“念”字领起,“佳人”“别后”,揭明所述情事。不说自己相思,却说佳人别后“对此应解相思”,这又是杜甫《月夜》律诗的写法。“对此”二字,紧扣咏月主题。“最关情”、“暗断肠”,一层意思分作两层说,一闻一见,都说良宵难得,寸阴可惜。“花阴偷移”,月又在其中。料想明宵景况如何,是申述今夜之所以特别值得珍惜的缘故。一夜之差,清光多少,虽难察觉,然风云不测,又谁知阴晴?文心极细密,又能令人想到世事变幻也往往如此。“共凝恋”三句,是应惜今宵的又一个理由。一年之中,中秋月只此一夜,“如今别后,还是隔年期”,再要想见,就得等明年了。最后祝彼此强健,但愿“月光长照金樽里”,虽不出太白、东坡作意,但写中秋月的题材,结尾自当如此。

赵令畤 蝶恋花(欲减罗衣寒未去)

赵令畤
欲减罗衣寒未去,不卷珠帘,人在深深处。红杏枝头花几许?啼痕止恨清明雨。
尽日沉烟香一缕①,宿酒醒迟,恼破春情绪。飞燕又将归信误,小屏风上西江路。
【注释】
①沉烟香:沉香的烟和香气。沉香,又名沉水香,瑞香科植物,可作薰香料。

【语译】想要少穿些衣衫,可春寒还没有过去,也不卷珠帘,就这样把自己深深地藏了起来。红杏枝头的花有多少啊!它带着泪痕,像是只恨清明雨太无情了。
终日里看一缕沉香的轻烟从香炉中升起。昨晚喝醉了酒,今日醒来已迟,心中烦恼,破坏了春天的情绪。飞来的燕子又没有捎来他回家的信,小屏风上却画着他当初沿西江去的路。

【赏析】词写思妇春日的感受。分四个层次来写:首先说“人在深深处”,衣服穿得多,想减未减,这是把人深藏在衣服中;“不卷珠帘”是把人深藏于室内。好像都因为“寒未去”,是气候的原因,其实是为表现情绪。钱珝诗“芳心犹卷怯春寒”,以少女之怯弱喻未展芭蕉,此则以闺中畏寒、不愿见人,表现其独处少生趣,情怯意懒的心态。次则以红杏作比,说自己有恨。“花几许”是赞枝头红杏之繁盛,寄寓人之正当青春年华。然偏带“啼痕”,在这里,杜甫诗“林花着雨胭脂湿”,白居易诗“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”以及晏殊词“红杏开时,一霎清明雨”等意象,都融入其中了。不过这两句中的说恨,是通过景物、比喻来暗示的。
再一层就直说了。整天对炉香一缕,是无聊度日;“宿酒醒迟”,写愁来唯寻醉乡的困慵委顿的精神状态,故春光虽好,而全无情绪。最后才含蓄地透露烦恼的原因:远客(丈夫或恋人)不归。燕子春天飞来,传说能捎书信,而人则“归信”杳然,又偏怪燕之“误”事。著一“又”字,见期盼之频,亦即别离之久。正怅然失望之时,又见小屏风上所画风景与当时远行客所去之西江路无异,对此景象,人何以堪。写愁思如雪上加霜,而用语却极简略蕴蓄。

蝶恋花(卷絮风头寒欲尽)

赵令畤
卷絮风头寒欲尽,坠粉飘香,日日红成阵。新酒又添残酒困,今春不减前春恨。
蝶去莺飞无处问,隔水高楼,望断双鱼信①。恼乱横波秋一寸②,斜阳只与黄昏近。
【注释】
①双鱼信:古诗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,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
②秋一寸:指眼睛。

【语译】卷起柳絮的风吹来,已不太有寒意了。花粉坠落,香瓣飘零,天天总能看到一阵阵的红色。新喝的酒又添了原来酒后的困倦,今年春天的怨恨并不比去年春天更
少。
蝴蝶去了,黄莺也飞走了,没有地方能打听到它们的消息。在隔着流水的高楼上,盼望心上人来信,望眼欲穿。烦恼使秋波似的双目迷乱失神,唯见夕阳西斜而它只跟黄昏为邻。

【赏析】词的主题与上一首近似,写思妇伤春怀远,但表现风格与前词不同,此词明快畅达。
风来已少寒意,但它卷絮摧花,坠粉飘香。“红成阵”三字,画出一幅暮春图。此写春光别去之可惜。“新酒”两句抒情,沈雄颇称其“陡健圆转”(《古今词话》),实七律中之双拟对句法。新酒继残酒,但求长醉;今春似前春,恨来已久。“无处问”者,岂止蝶与莺,青春一去如此,远行人一别亦如此,故接着说楼头望断而无信息。结以写双目和斜阳承眺望。李白诗云:“昔时横波目,今作流泪泉。”此仅用“恼乱”二字以传其内心之不平静,神情如见。斜阳在目,而想到黄昏已近,则比之于怨恨春残,“黄昏滋味更觉难尝耳”(沈际飞《草堂诗余正集》)。思妇孤居寂寞之苦,不言而喻。

清平乐(春风依旧)

赵令畤
春风依旧,着意隋堤柳①。搓得鹅儿黄欲就②,天气清明时候。
去年紫陌青门③,今宵雨魄云魂④。断送一生憔悴,只消几个黄昏。
【注释】
①隋堤柳:隋炀帝开通济渠,沿渠筑堤,沿堤植柳,因此著名。
②鹅儿黄:小鹅色黄,以指新生柳叶。
③紫陌青门:繁华街头和妓院,游冶之处。
④雨魄云魂:谓云雨之欢,唯梦魂可求。

【语译】春风还是跟从前一样,特别关注隋堤上的杨柳。无数鹅黄色的长条即将被它搓
成,这正是天气清明的大好时光。
去年此日在大街上青楼里消磨,今夜那云雨欢情只能在想像中寻求。断送一生,让人憔悴,实在只须几个黄昏就够。

【赏析】春光大好,风物依然,只是去年在红尘里所经历的风月情事已不可再,对景伤春,有迷恋,有悲哀,也有感慨。
词上片四句是景,只写春风杨柳,柳以“隋堤”称,与下片说风流韵事协调。贺知章《咏柳》诗:“不知新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写叶用“裁”,此写风拂长条,用“搓”字自好,新颖而切合。卓人月云:“韦庄云:‘春雨足,染就一溪新绿。’合作可作一联:‘新雨染成溪水绿,旧风搓得柳条黄。’”(《词统》)对这句颇为欣赏。转入抒情,对比“去年”、“今宵”,落实开头“依旧”二字;“雨魄云魂”,词新语巧,耐人寻味。“断送”二句,尤说得悲切。几个黄昏之恋,令人终生难忘;事已经年,魂魄犹作襄王旧梦,如此劳心耗神,怎不憔悴瘦损?爱与恨、忆与悔,纠缠错结,难解难分。
这首词一作刘弇词。

晁补之 水龙吟(问春何苦匆匆)

晁补之
次韵林圣予《惜春》
问春何苦匆匆?带风伴雨如驰骤。幽葩细萼,小园低槛,壅培未就。吹尽繁红,占春长久,不如垂柳。算春常不老,人愁春老,愁只是,人间有。
春恨十常八九,忍轻辜、芳醪经口①。那知自是,桃花结子,不因春瘦。世上功名,老来风味,春归时候。纵樽前痛饮,狂歌似旧,情难依旧②。
【注释】
①芳醪:美酒。
②“纵樽前”三句:《乐府雅词》卷上作“最多情犹有,樽前青眼,相逢依旧”。又“狂歌似旧,情难依旧”,押韵复字,非其格,前一个“旧”字,疑当作“昔”。

【语译】我问春天,你何苦这样匆匆忙忙呀?带着风,伴着雨,如同快马奔驰一般。幽雅的花朵,纤细的花萼,开在小园里低矮的栏杆旁,泥土还没有培封好呢。风雨一
来,就把繁茂的红花全都吹跑打落了;它所占得的春光,还不如杨柳长久呢。料想春天是永远不会老的,可人们在愁春天老去,而这种愁绪,也只是人世间才有啊!
十个人中倒有八九个都怀着春天短暂的憾恨;有芳香美酒可饮的机会,怎么忍心轻易辜负呢?人们哪里知道桃花本是为结子才落的,并不因为春天老瘦了的缘故。世上功名利禄的事、人生到老来的感受,都好比这春天归去的时候。纵然我们能对酒痛饮,放声高歌,如同往昔,但可惜心情已很难再和过去一样了。

【赏析】
晁无咎词在北宋的地位不低。刘熙载称其“堂庑颇大”,有“坦易之怀,磊落之气”(《艺概》);冯煦以为“无子瞻之高华,而沉咽过之”(《六十一家词选例言》);陈振孙说秦观、黄庭坚地位虽高,“若晁无咎佳者,固未多逊也”(《直斋书录解题》),如此等等。毛晋还看出无咎词的一个特点说:“虽游戏小词,不作绮艳语。”(《琴趣外篇跋》)从这首次韵友人的惜春词看,确实如此。惜春伤春之作,以绮艳语写相思怀春的不少,此词则但有功名世事之叹,即便说到春归花落,也语多新意。
说春去匆匆,通常不外乎说花落絮飞,没有人形容过其匆匆的模样,因为春非能见能闻之物,只是个时间概念。词人却能抓住这一季节“带风伴雨”的特点,而说它“如驰骤”,这就新鲜而形象了,且于理无碍;刮风下雨时,确有快马奔腾之声势。然后接上“幽葩”三短句,又突出纤细、柔弱、精巧、爱惜等特点,与写疾风骤雨的长句形成明显的反差;这样,春归时娇花遭到风雨如马蹄奔驰般的无情蹂躏、摧残,就不难想像了。说春去,花与柳并用通常为同一象征,而这里却让它们代表对立的概念:“繁红”娇贵,“垂柳”低贱(所谓“蒲柳之姿”);贵不如贱,藉此表达世间事总是荣华瞬息,好景不长的意思。愁春老与愁人老本也是一致的,词人偏又分出不同来,说“春常不老”,只有人才有悲欢、穷达,才会忧患、衰老;所谓“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人不同”。既然如此,“人愁春老”,岂非“春恨秋悲皆自惹”?
过片先承前说人多春恨。愁恨既多,何不及春行乐,有“芳醪经口”,岂忍轻易辜负?此实杜甫“且看欲尽花经眼,莫嫌伤多酒入唇”(《曲江》)诗意。接着说桃花落,以承前“吹尽繁红”,但将“春常不老”意,换一角度加以发挥,说桃花落去也为了要结出桃子来,“不因春瘦”,说得颇有理趣,而“瘦”字押得尤妙。如此兜转到人事上来,自然地令人想到惜春何如自惜。“世上”三句,立意练句都十分精警。世上功名富贵,也不过如花之易落、春之易逝;几经波折坎坷,老来之日最能领略其中滋味。以纵能痛饮狂歌,而年少之情难再的意思作结自好,既照应“忍轻辜、芳醪经口”,又进一层说当珍惜青春年华。然一本作“最多情犹有,樽前青眼,相逢依旧”。意有不同而亦能自圆。此则以友情之可贵,当珍惜为归结,与次韵格局也合,唯“相逢”一词稍嫌突兀。不识孰为真本,或竟是词人前后不同的改稿亦未可知。

忆少年(无穷官柳)

晁补之
别历下①
无穷官柳②,无情画舸,无根行客。南山尚相送,只高城人隔。
罨画园林溪绀碧③,算重来、尽成陈迹。刘郎鬓如此,况桃花颜色④。
【注释】
①历下:山东历城县。
②官柳:官府种植的柳树,亦泛指大道两旁的柳树。
③罨画:画家称着色的图画为罨画;罨,音掩。绀:深青带红的颜色。
④“刘郎”二句:唐刘禹锡因改革事败,被贬朗州,十年后,召还京师,有诗讥朝廷新贵云:“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当权不乐,再贬播州,易连州,徙夔州,又十四年,始返京,作《再游玄都观》诗云:“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种桃道士归何处?前度刘郎今又来。”

【语译】望着这无穷的道旁杨柳,乘着这无情离去的画船,是我这无根漂泊的行客。远处的南山尚随船移,为我送行,只是这高高的城头把行者与留者隔开了。
历下的园林如彩色图画,溪水青红深碧,料想重来时,这一切都成了陈迹。我这个仕途坎坷的刘郎,鬓发都已经这样了,更何况桃花的颜色呢!

【赏析】晁补之仕途多波折,不是贬官,便是调动,多次转徙各地。因而,在离别历下时,想起刘禹锡的遭遇来了。
头三句均以“无”字领起,跌宕排比,离去之事、依恋之情,一一叙出。以“南山”之望若“相送”景象,衬托“高城人隔”,船去无情,正写出多情人之怅然若失心态。林园溪水,绚丽如画,别后犹记心头,自然盼能“重来”,只是不知须经几多岁月,那时必定已“尽成陈迹”了。这一句顺理成章地逗出结尾两句所用的刘郎看桃花的典故来。刘诗中桃花不能持久,这一意思不变,但说法和角度都变了。词以人之双鬓与花之颜色两相比较,推陈出新地用典使事,既灵活,又妥帖。晋桓温见所植之柳合围,有“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”之叹,晁无咎竟于无意中作了翻案文章,说桃花之“薄命”更胜于人;刘郎鬓已成丝,桃花颜色,自不问可知。在这里,“桃花”应是词人在历下生活中留下的种种美好回忆的象征。

洞仙歌(青烟幂处)

晁补之
泗州中秋作①
青烟幂处②,碧海飞金镜,永夜闲阶卧桂影。露凉时,零乱多少寒螀③,神京远,惟有蓝桥路近④。
水晶帘不下⑤,云母屏开⑥,冷浸佳人淡脂粉。待都将许多明,付与金尊,投晓共流霞倾尽⑦。更携取胡床上南楼⑧,看玉做人间,素秋千顷。
【注释】
①泗州:治所在临淮,今江苏泗洪东南,盱眙对岸。徽宗大观四年(1110),晁补之出党籍,起知达州,改泗州,卒于任上。
②幂:音密,笼罩,覆盖。
③寒螀:寒蝉。
④蓝桥:在陕西蓝田县东南,唐裴航巧遇云英并与之结为夫妻处。
⑤水晶帘:串连水晶编织而成的帘子。
⑥云母屏:由云母石装饰制成的屏风。
⑦流霞:神仙喝的酒名,泛指美酒。
⑧胡床:坐具,即交椅。南楼:用《世说新语》典故:晋庚亮在武昌,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乘夜月共上南楼,据胡床咏谑。

【语译】在青烟笼罩之处,在碧色的大海上,飞升起一面明亮的镜子。长夜里,在寂静无人的阶台上,躺着桂花树的影子。露水带来凉意时,有多少寒蝉的叫声乱成一
片。汴京遥远,只有通往与佳人相会的地方的路倒是很近的。
水晶帘子未放下来,云母屏风也敞开着,淡敷脂粉的美人正沉浸在清冷的月光里。等到月儿把许多光明都投入金杯之中,天将晓时,便将它与美酒一起喝尽。我们还要搬了交椅上南楼去,一同观赏白玉做的世界,看那银光普照千顷大地。

【赏析】
毛晋谓此词系晁补之之绝笔。其《琴趣外篇跋》云:“无咎虽游戏小词,不作绮艳语,殆因法秀禅师谆谆戒山谷老人,不敢以笔墨劝淫耶?大观四年,卒于泗州官舍。自画山水留春堂大屏上,题云:‘胸中正可吞云梦,(亦作“醆”,酒器。)底何妨对圣贤(称酒之清者为圣人,浊者为贤人)?有意清秋入衡霍(山名),为君无尽写江天。’又咏《洞仙歌》一阕,遂绝笔。”有人因词中有“蓝桥”“佳人”之语,遂以为此写作者“与妓女往还以排遣日月”,未免唐突词人。唐宋士大夫狎妓固属寻常,或借红巾翠袖以寄托失意牢骚,然此词除“神京远”等语外,实无愤激怨怼之言;无咎磊落卓奇,不作绮语,岂有临终之咏,及念念不忘青楼红粉之理?观佳人之居,水晶帘卷,云母屏开,其人淡妆轻抹,孤芳幽独,又岂是艳妆浓抹之乐籍女子可比。诗人吟咏明月,以美人寄兴者颇多,此“虽有涉于篇什,实不接于风流”(李商隐语)也。
词以月出写起,描摹中秋清景如画。以“神京远”二句,说自己官游僻远,名利之心已淡,此处虽无京城佳节之热闹,亦不乏人情之温馨。以“蓝桥”故事引出“佳人”,写一位贞静高雅的美人形象,在无从考实其身份的情况下,不妨视作词人的一种理想志趣的寄托。末了,以举杯邀月,共度良宵;登楼咏谑,一览中秋月色下之神奇世界作结,所写景观,呼应发端。故苕溪渔隐赞其如“常山之蛇,救首救尾”;李攀龙亦云:“此词前后照应,如织锦然,真天孙(织女)手也。”(《草堂诗余隽》)

临江仙(忆昔西池池上饮)

晁冲之
忆昔西池池上饮①,年年多少欢娱。别来不寄一行书,寻常相见了,犹道不如初。
安稳锦衾今夜梦,月明好渡江湖。相思休问定何如。情知春去后,管得落花无?
【注释】
①西池:指金明池,是汴京西面的胜地。

【语译】回想从前我们常在城西金明池畔聚会喝酒,年年总带给大家多少欢乐啊!自从彼此分别以后,连一行字的信也不再写不再寄了,过去平常见了面,还说情况不如
当初,现在又该当如何呢?
今夜,我安安稳稳地盖着锦缎被子做梦,正好趁明亮月色照着我的影子,让我梦魂飞渡江湖去见你们。不过还是别去过问彼此究竟是如何相思的罢,我对春天逝去后的境况心里很明白,谁还管得了落花的命运呢?

【赏析】晁冲之在旧党执政的元祐年间(1086—1094),与苏轼兄弟、秦观、黄庭坚、张耒及晁冲之从兄补之(苏门四学士之一)、咏之等人同在汴京,他们常常集饮于城西胜地金明池,文人意气,纵谈豪饮,盛极一时。词中头两句所追忆的,正是当时情景。但这一时期,新党已萌生,政局逐渐变化,故词中有“不如初”的话。元祐末年,旧党失势,二苏、秦、黄、张及晁补之均遭贬谪,冲之也因受牵连而离京隐居,一时风流云散,各奔东西,其心情自不难想像。此词正作于彼此离散之后,
故多感伤语。
词以忆池上集饮起,当时盛况,只说“年年多少欢娱”已足,不须具体描述,便转入别后。所谓“不寄一行书”者,非人情淡薄,乃迫于政治形势,不得不有所顾忌也。故以“寻常”两句一衬,意谓当时已每况愈下,则眼前各自处境危难,自不待闻消息而后知也。下片写自己苦思旧游,“安稳”二字,说自己所过的隐居生活倒很安逸平静,表示不以仕途挫折为意,藉此告慰友人。梦渡江湖,是说心念故人,做梦也盼能一见,语句用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“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渡镜湖月。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”诗意。然后马上又否定说,不必再问究竟了,政治上受如此打击,失意忧伤是必然无疑的了,这是无可奈何的事。既然春已归去,花之飘零又如何管得了呢?把意思又转深了一层。许昂霄评此词云:“淡语有深致,咀之无穷。”(《词综偶评》)是说得不错的。

舒亶 虞美人(芙蓉落尽天涵水)

舒亶
寄公度①
芙蓉落尽天涵水②,日暮沧波起。背飞双燕贴云寒,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。
浮生只合尊前老,雪满长安道。故人早晚上高台③,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④。
【注释】
①寄公度:一本无此词题。宋有黄公度,生于舒亶卒后,当另有其人。
②芙蓉:即荷花。
③早晚:日日,有所期盼时用,见《诗词曲语辞汇释》。
④“寄我”句: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事。《荆州记》:“陆凯与范晔交善,自江南寄梅花一枝,诣长安与晔,赠诗曰:‘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。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’”

【语译】荷花都已落尽,天与水连成一片,红日西沉时,碧波起伏。两只燕子朝相反方向飞去,贴近那寒冷的云端,我正独自在小楼东畔,靠着栏杆眺望。
人生飘忽不定,真该伴酒终老,展眼又是岁暮,京城路上已铺满了大雪。老朋友啊,你也该时时登临高台的罢,请把那报知江南春色的梅花折一枝来寄赠给我。

【赏析】
《全宋词》收舒亶词中有《蝶恋花》调,题为“置酒别公度座间探题得梅”。其词云:“折向樽前君细看,便是江南,寄我人还远。手把此枝多少怨。小楼横笛吹肠断。”又有《醉花阴》调,题为“越州席上官妓献梅花”。其词云:“月幌风帘香一阵,正千山雪尽。冷对酒樽旁,无语含情,别是江南信。”因此,我疑心这
位叫公度(非后来的黄公度)的作者友人,可能是越州一带的官员。作者在越州及北上之前,都曾有席上献梅得梅之事,并与当时的饮酒狎妓生活有关。
词上片写小楼眺望所见。当是秋天景象。古诗云:“涉江采芙蓉,兰泽多芳草。采之欲遗谁?所思在远道。”今水面芙蓉落尽,日暮沧波接天,虽欲有所遗赠,亦无可采摘了。燕子离去,双飞而不比翼,一向东,一朝西,恰似“劳燕分飞”(所谓“东飞伯劳西飞燕”),喻有情人离散。这就是小楼倚栏所见的景象,由末句补出。“独”字点醒只身孤寂感伤情势。汴京(今开封)处越州(今浙江绍兴)一带的西北,特说明“小楼东畔”,正为指示凭高所望江南的方向。下片以感叹人生飘忽,只应天天寻醉起,暗中推移时间,说不觉已是岁暮。“雪满长安道”,借长安说汴京,写独自冷落无聊的处境和心境。又以大雪引出梅花,寄情“故人”,想像他亦凭高而望,见雪里梅开,先报江南春至的消息,故愿其寄赠一枝,以慰思念之殷切。用典与实事融为一体,若非了解作者之经历者,难知其工切。

朱服 渔家傲(小雨纤纤风细细)

朱服
小雨纤纤风细细,万家杨柳青烟里。恋树湿花飞不起,愁无际,和春付与东流水。
九十光阴能有几①?金龟解尽留无计②。寄语东阳沽酒市③,拼一醉,而今乐事他年泪。
【注释】
①九十光阴:指三春九十天时间。
②金龟: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。贺知章初遇李白,见其诗,称其为天上谪仙人,解金龟以换酒留饮。
③东阳:今属浙江金华市。

【语译】小雨丝丝,风儿细细,千万人家的杨柳都笼罩在一片青烟之中。这雨丝依恋着树,打湿了花,不让它飞起来,真像是无边的愁绪,与春天一起付与东流水了。
三春总共九十天,能有多久呢?就算把大官佩带的金龟都解下来换成酒喝,也想不出留住春天的办法啊。我带话给东阳市上的酒家,还是一醉算了,无非是将今天的欢乐换作他年的眼泪。

【赏析】关于这首春词的创作背景,有二说:(一)方勺云:“朱行中自右史出典数郡,是时年尚少,风采才藻皆秀整。守东阳日,尝作《渔家傲》春词云云。予以门
下士,每或从公。公往往乘醉大言:‘你曾见我“而今乐事他年泪”否?’盖公自谓好句,故夸之也。予尝心恶之而不敢言。行中后历中书舍人,帅番禺,遂得罪,安置兴国军以死。流落之兆,已见于此词。”(《泊宅篇》)(二)《乌程旧志》云:“朱行中坐与苏轼游,贬海州,至东郡,作《渔家傲》词。读其词,想见其人,不愧为苏轼党也。”纪事文字往往不免有附会失实处,未可尽信。但有些情况大概可以肯定:朱服政治上属旧党,曾守东阳;词用解金龟典故,当是其早期之作。
江南之地,春来多烟雨。词的上片便专就小雨来描写春景,这是写法上有特色处。首句用“纤纤”“细细”等叠字能表现雨丝风片的特征,接着展出“万家杨柳”的画面,说看去如笼罩在“青烟”中,这是远距离的全景。然后是分镜头近景:树是湿漉漉的,花也沾满水珠,飞不起来了。插入“愁无际”三字抒情,正好融情入景,使无边无际的濛濛细雨带上一层惆怅迷惘的色彩。最后以“和春”二字说雨水带着春天或者还有落花,都一起随“东流水”逝去了。交代了愁绪因春去而生,同时感慨系之。
过片紧承惜春意。“能有几”之问,加强嗟叹语气。因惜而欲留,春是留不住的,为不辜负春光,只好饮酒。“金龟解尽”,亦“兴来买尽市桥酒”意,但用此典故,又表示跟诗文好友同饮,重意气而轻财物,犹贺知章之遇李白,豪情逸兴,为下文“乐事”二字伏根。虽如此亦“无计留春住”。所以结语说“拼一醉”,意谓不如且贪醉中欢笑,任凭他年追忆少壮乐事而感伤垂泪好了。况周颐说此词末句云:“白石词:‘少年情事老来悲。’宋朱服句:‘而今乐事他年泪。’二语合参,可悟一意化两之法。宋周端臣《木兰花慢》云:‘料今朝别后,他时应梦今朝。’与‘而今’句同意。”(《蕙风词话》)

毛滂 惜分飞(泪湿阑干花着露)

毛滂
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①
泪湿阑干花着露②,愁到眉峰碧聚。此恨平分取,更无言语空相觑③。
断雨残云无意绪,寂寞朝朝暮暮。今夜山深处,断魂分付潮回去。
【注释】
①彊村丛书本《东堂词》题作“富阳僧舍代作别语”。
②阑干:纵横的样子。
③觑:细看。

【语译】你泪流纵横,就像一朵鲜花沾着露水,愁容使你远山似的黛眉紧锁在一起。别离之恨你我都分得了一半,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,彼此只是默默地凝视着对方。
云雨梦残了,对什么都没有情绪,此后只有寂寞伴着度过朝朝暮暮。今夜,我在富阳深山的僧舍里,将我无所依托的梦魂交付给退去的江潮,让它随潮水回到你所在的钱塘。

【赏析】
周《清波杂志》云:“毛泽民元祐间罢杭州法曹至富阳所作赠别词也。”词题一本多了一个“代”字,且无“赠妓琼芳”字样。赠别的对象是妓女,从词中用巫山神女典故看,当无可疑;至于是自己赠别还是代替他人作别语,就词的内容而言都一样,我们只须论其优劣就可以了。
上片回想别时情景。“泪湿”句的取喻多受前人诗意象的启发。如“林花着雨胭脂湿”、“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”之类皆是。愁蹙双眉,以碧峰相聚作比,典出《西京杂记》(卓文君)“眉色如望远山”,后已成常语。这两句是所见的对方情态,必定也得说到自己才情真意切。“此恨平分取”五字转得好,意谓你的痛苦我完全理解,因为我心里也有同样的感受。多情反似无情,不能有一语相慰,彼此唯泪眼“相觑”,加一“空”字,写别离之恨,不减柳永《雨霖铃》“执手相看”两句。这两句把对方和自己都写在一起了。
下片写别后事。说“无意绪”,说“寂寞”,也都可包括双方;是现时也是可预料的日后的心情。用“断云残雨”四字,把对方的身份、跟自己的关系,以及别后的处境,都暗示出来了。“朝朝暮暮”也恰巧借用了典故中的成语,所谓“旦为行云,暮为行雨;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”(宋玉《高唐赋序》)。末以魂逐潮回作结,是未经人说过的话。“山深处”,正扣住词题中的“富阳僧舍”。杭城之东南枕着钱塘江,其上游称富春江,富阳临其北岸;钱塘以江潮闻名,潮回落时,富阳之水正好流向杭州。因地设词,自然新奇,极有情致。

陈克 菩萨蛮(赤栏桥尽香街直)

陈克
赤栏桥尽香街直,笼街细柳娇无力。金碧上青空①,花晴帘影
红。
黄衫飞白马②,日日青楼下。醉眼不逢人,午香吹暗尘。
【注释】
①金碧:指楼阁等建筑,以金碧彩绘为装饰。
②黄衫:少年穿的华贵衣服,此指纨绔子弟。

【语译】红栏杆桥的尽头是一条香风阵阵、笔直的大街,垂柳细长的枝条娇弱无力地笼罩着街面。金碧辉煌的楼阁直耸蓝天,晴日里的繁花映红了窗帘。
纨绔子弟们穿着黄衫骑着白马飞奔,天天往来于歌楼妓馆的门前。醉醺醺的双眼,对谁都是一副瞧不见的神气,午间扬起带香的尘土使街道都昏暗了。

【赏析】这首小词揭露和讽刺了官僚贵族子弟骄奢淫逸的都市生活,有点像李白《古风》或白居易《新乐府》,这在当时的词中是不多见的。上片描写了存在这种腐朽
生活的都市环境,长桥、直街、高楼、帘影,处处密布着官柳庭花,词展现了春日里繁华的都市景观。四句的搭配颇有讲究:首句写大道通衢突出一个“直”字;次句则用写街柳的“笼”、“细”和“娇无力”等表现态势的词相扶持,犹绿叶之为红花作衬;三句峭拔;四句缥缈,互相配合,相辅相成。择字遣词,都着意于色彩的绚丽秾艳。下片特写黄衫儿的狂态。白马飞鞚,在大街纵横驰突,而日日无非听歌看舞、眠花宿柳,狂饮之余,酒酣气振,醉眼乜斜,旁若无人(极言之而曰“不逢人”),而马蹄过处,尘土飞扬,“亭午暗阡陌”(李白《古风》),“午
香”一词,遥应起句“香街”,首尾相衔,如豹尾之绕额。

菩萨蛮(绿芜墙绕青苔院)

陈克
绿芜墙绕青苔院,中庭日淡芭蕉卷。蝴蝶上阶飞,烘帘自在垂①。
玉钩双语燕,宝甃杨花转②。几处簸钱声③,绿窗春睡轻。
【注释】
①烘帘:日光照着的帘子。
②甃:井壁。井垣。
③几处:何处。见《诗词曲语辞汇释》。簸钱: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。

【语译】爬满绿色藤蔓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,庭中的日光十分柔和,芭蕉的卷叶还未舒展开来。蝴蝶飞到阶台上来了,被阳光照着的帘子悠闲自在地下垂着。
一对燕子落在玉帘钩上唧唧啾啾地交谈着,一团团柳絮在华美的井台上打转。不知从哪里传来掷钱赌博的声音,绿纱窗里的人正在矇矇眬眬地春睡呢。

【赏析】“春恨十常八九”,故春词大都带有感伤成分,写到人往往也多思妇行人、痴男怨女。这首小词则不然,它写春景,也写到人,但并非离人,也不涉春恨,只是一幅能激发人们美感的幽寂迷人的春天图画。
词先写一个藤蔓满墙、青苔铺地的庭院,这庭院是一个绿色的天地,幽深寂静。“中庭日淡”,光照不强,加深了这一意境。不写嫣红姹紫,而只说“芭蕉”,极注意净化画面,使色彩、气氛尽量和谐统一、柔和协调。芭蕉叶卷,季节特征分明;蝴蝶上阶,白昼晴午、寂寂无人之境仿佛如见,又将视点从庭院逐步移向闺阁。帘幕低垂,已为末句写春睡作好铺垫。
过片承“烘帘”而说“玉钩”,以双燕落于帘钩上呢喃不休,写环境之寂静,与前人诗“鸟鸣山更幽”、“斗雀坠闲庭”等句有同样的妙用。这里的“双语燕”,既不作人孤独一身的反衬,也非暗示盼望离人寄来书信,而纯粹是美好春景的组成部分。杨花旋转于井垣边,则“郁郁园中柳”自在其中,景象又使春景显得更多姿多彩。结尾两句,以不知何处传来簸钱之声衬托室内春睡,更见人之悠然闲适,各自都在消受着这令人困慵的春天时光。“绿窗”之色与起头的院景色彩相同;形容人之昼眠,用一“轻”字,活脱空灵,似梦非梦的感觉和神情,一时写出,有难以言状之妙。周济称陈子高词“格韵绝高”(《介存斋论词杂著》),陈廷焯说他的词“婉雅闲丽”(《白雨斋词话》),看此首,确实如此。

李元膺 洞仙歌(雪云散尽)

李元膺
一年春物,唯梅、柳间意味最深。至莺花烂漫时,则春已衰迟,使人无复新意。余作《洞仙歌》,使探春者歌之,无后时之悔①。
雪云散尽,放晓晴庭院。杨柳于人便青眼②。更风流多处,一点梅心,相映远,约略颦轻笑浅③。
一年春好处,不在浓芳,小艳疏香最娇软。到清明时候,百紫千红花正乱,已失春风一半。早占取、韶光共追游④,但莫管春寒,醉红自暖⑤。
【注释】
①后时之悔:懊悔错过了时机。
②青眼:青睐。晋阮籍能为青白眼,喜悦时正眼相看,目多青处,厌恶时则白眼斜视。
③约略:不经意地。
④韶光:美好时光,春光。
⑤醉红:饮酒脸红。

【语译】雪云全都消散了,早晨庭院里天气晴朗。杨柳的新叶向人露出喜悦的青眼。还有风韵更多的,是那一点点的梅蕊,在远处映衬着,它们不经意地轻轻皱眉,微微
含笑。
一年中春天最好的,不在于繁花浓丽的日子,小而艳的花,疏枝清香,才是最姣好媚人呢。到清明时候,万紫千红,群芳一时乱开,那已经是失去春风的一半了。还是趁早去占得春光,一起抓紧时机游赏罢!只是别管那春寒料峭,一杯在手,醉颜酡红,自然就会暖和起来的。

【赏析】
韩愈有小诗赞早春好,极有风致,诗云:“天街小雨润如酥,草色遥看近却无。最是一年春好处,绝胜烟柳满皇都。”只描画景物,不说为什么好的道理。宋人喜欢说理,虽说“诗有别趣,非关理也”(严羽《沧浪诗话》),但如果说得有理趣,也是好的。此词也赞早春好,角度与韩诗不同,如其题序所说着意于“梅柳间”,而词中写景与说理兼而有之。
词头两句写出初春的好天气。“雪云散尽”,突出季节特征。天放晴了,又是早晨,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;说“庭院”,以便出梅柳。接着先说柳,本是人见柳枝生细叶而喜悦,反说“杨柳于人便青眼”,是柳对人有好感,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;柳叶初生似眼,称柳眼,巧用“青眼”一词,恰好含义双关。然后说梅,也拟人,说它“风流”更多,在这里,“风流”也就是“风韵”,同时又合随风流香的意思。梅,花小而粉蕊显著,所以称“一点梅心”,“心”与“眼”正相配。“相映远”,合梅柳而言,而“远”又同时表现其意趣闲远。“颦轻”,说柳,由眼及眉,眉亦可用柳叶形容;“笑浅”说梅,花开似笑,诗词中所习用。“轻”“浅”,状物拟人,都分寸恰好。柳与梅都成为极有风韵情趣、宜笑宜颦的佳人了。上片以写景正面表现了“一年春物,唯梅柳间意味最深”这句词题中的话。
下片转为说理,但仍不离景。分三层:先好像是提出命题。“一年”三句,说春天什么时候最好。“不在浓芳”,是否定或排除;“小艳疏香最娇软”,是肯定。“小艳疏香”,说梅兼及柳;“疏”是梅的疏影,也是柳的疏枝。“娇软”,也同样,但“娇”偏重说梅,“软”偏重说柳。这一层像是上片的总结概括,只是多了一点“不在浓芳”。所以次一层就说明“春好处,不在浓芳”的道理,也就是要回答为什么百花盛开之时反不及初春。答案是“已失春风一半”,也就是题序中所谓“春已衰迟,使人无复新意”。“莺花烂漫时”,春光正盛,何言“衰迟”?原来这体现了一条事物发展规律的古老的哲理。所谓月圆则亏,水满则溢,盛极而衰,物极必反。比如月亮,似乎是十五最好,然有诗云:“思君如满月,夜夜减清辉。”又云:“最好莫如十四夜,一分留得到明宵。”故王之涣登鹳雀楼只在二层做诗,留下第三层不写。凡事不满,则有所期盼,有所想像,因而最有前途,最富有生机,也就是词序所谓的有“新意”。末了一层,劝人及早游赏,切莫坐失良机。“早占取”,是正面劝说游人;“但莫管”,是解除游人顾虑,因为春寒料峭,毕竟有点美中不足。词人说,这不值什么,只要有酒可醉,自能暖和,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?“醉红自暖”,造句极其简洁。这样的说理,我们还是能欣赏
的。

时彦 青门饮(胡马嘶风)

时彦
胡马嘶风,汉旗翻雪,彤云又吐,一竿残照。古木连空,乱山无数,行尽暮沙衰草。星斗横幽馆,夜无眠、灯花空老。雾浓香鸭①,冰凝泪烛,霜天难晓。
长记小妆才了,一杯未尽,离怀多少!醉里秋波,梦中朝雨,都是醒时烦恼。料有牵情处,忍思量、耳边曾道:甚时跃马归来,认得迎门轻笑?
【注释】
①香鸭:制成鸭形的香炉。

【语译】西域马迎着寒风嘶鸣,汉军旗映着积雪翻飞,天边又吐出了阴云,残阳已落在一竿高的地方。古老的大树参天,纵横的峰峦无数,我踏遍了暮色中的沙漠和衰败
的枯草。幽僻的馆舍上空已罗列着繁星,夜不成眠,灯花徒然地落了又结。鸭形香炉里升起浓浓的烟雾,烛泪流下,凝成了蜡堆,飞霜的长夜难挨到天明。
我总是记起那一刻来:你平常梳妆打扮刚完,一杯酒还没有喝干,已有多少离别之恨涌上心头!你那秋波似的醉眼和我在梦中得到的欢情,都成了醒来时的烦恼。料想你的心也一定牵挂着我,我真不忍思量你曾在我耳边那样说:“什么时候你才能跃马归来,一眼认出我已在门前微笑着相迎呢?”

【赏析】征夫思家题材,在北宋词坛上范仲淹《渔家傲》(塞下秋来)首开先河。但范词只是泛泛地说:“浊酒一杯家万里,燕然未勒归无计。”此词写征戍者与妻子相思牵情处,却委婉曲折,详尽细致,充分发挥了词体的婉约传统。
上片分两层,先写征者远行边地所处的艰苦环境,北风、积雪、战马、旌旗、彤云、残照、古木、乱山、暮沙、衰草,共同构成一幅“塞下秋来风景异”的画面。然后写旅宿幽馆的不寐情景:星斗横,灯花老,炉喷雾,烛凝蜡,长夜漫漫,霜天难晓。见征夫有所思而“夜无眠”,以引起下片思家情怀。
下片由“长记”领起,先回忆匆匆离别的情景。“小妆”,并不太费时;“一杯”,饯行刚开头,都是极短的时间,而已是离恨满怀了。“醉里秋波”,别宴间留下的印象;“梦中朝雨”,分手后的思念所致,现在都成了酒醒梦回后的烦恼;应合了上片中的“无眠”。再进一层,用“料”字领起,写家中妻子“有牵情处”,实即写自己的牵情,“忍”,即不忍也。爱妻曾盼丈夫“跃马归来”,有“认得迎门轻笑”之耳语,将内心的愿望和憧憬,通过细细回味夫妻间临别私语来表现,生动而巧妙,写彼此相思情怀,有一击两鸣的效果。“跃马归来”与“迎门轻笑”,又自然回应上片,为“行尽暮沙衰草”离家远征的困苦情景作反照。如此一结,全词无衰飒之气。

作者(Author)

苏轼(1037—1101)字子瞻,一字和仲,自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仁宗嘉祐二年(1057)进士,历通判杭州,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因“乌台诗案”贬黄州团练副使。哲宗即位,除翰林学士,知登州、杭州,一度召为端明殿学士、礼部尚书,复出知颍州。绍圣初,坐讪谤先朝,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徽宗立,赦还,提举玉局观,卒于常州。是中国古代少有的文学天才,诗、文、书、画都取得极高成就。词以豪放雄奇风格见长,开拓了词的境界,成为北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。有《东坡词》、《东坡乐府》。
秦观(1049—1100)字少游,一字太虚,号淮海居士,扬州高邮(今属江苏)人。神宗元丰八年(1085)进士,历定海主簿、蔡州教授,以苏轼荐,除太学博士、国史院编修官。绍圣初,坐党籍,削秩,贬监处州酒税,徙郴州,编管横州,再徙雷州。徽宗立,放还途中卒于藤州。与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有“苏门四学士”之称,词作却以婉约见长,俊逸清丽,自成一家。有《淮海词》、《淮海居士长短句》。
晁端礼(1046?—1113)一作元礼,字次膺,其先澶州清丰人,徙家彭门(今江苏徐州)。熙宁六年(1073)进士,两为县令,都因忤犯上官而废职。徽宗政和三年(1113)应召赴京,以词作蒙徽宗赏识,除大晟府协律郎,未及就职而卒。有词集《闲斋琴趣》六卷。
赵令畤(1051—1034)初字景贶,改字德麟,自号聊复翁、藏六居士,宋太祖赵匡胤次子燕王德昭玄孙。元祐六年(1091)签署颍州公事,与苏轼交好。因受牵连罚金,列入党籍。后官右朝请大夫,迁洪州观察使。南宋高宗绍兴初,袭封安定郡王。死后赠开府仪同三司。有笔记《侯鲭录》传世。词有近人赵万里辑《聊复集》一卷。
晁补之(1053—1110)字无咎,晚年自号归来子,济州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十七岁时随父端友宰杭州新城县,文章受到苏轼揄扬,由此知名。神宗元丰二年(1079)进士,元祐中为校书郎,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。绍圣末,入党籍,贬监信州酒税。废居八年。起,知泗州,卒于官。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,词风受苏轼影响较大,清人冯煦评其“所为诗余,无子瞻之高华,而沉咽则过之”。有《琴趣外篇》六卷。
晁冲之(生卒年不详)字叔用,一字用道,巨野(今属山东)人。补之从弟。举进士。绍圣中坐党籍,废居具茨山(今河南密县东)下,号具茨先生。徽宗时以《汉宫春·咏梅》词受知于蔡京父子,得官大晟府丞。精于音律,擅词,惜作品传世不多。有近人赵万里辑《晁叔用词》一卷。
舒亶(1041—1103)字信道,号懒堂,明州慈溪(今属浙江)人。英宗治平二年(1065)进士,试礼部第一。以陷害贤良起家,屡兴大狱,王安国、苏轼等皆受其害。神宗朝官至御史中丞,举劾唯私,气焰嚣张,见者侧目。坐罪废斥。徽宗朝复起,累除龙图阁待制。有近人赵万里辑《舒学士词》一卷。
朱服(1048—?)字行中,乌程(今浙江湖州)人。神宗熙宁六年(1073)进士。累官国子司业、起居舍人,以直龙图阁知润州,转徙泉、婺、宁、卢、寿五州。哲宗朝,历中书舍人、礼部侍郎。徽宗朝,加集贤殿修撰,知广州。坐前与苏轼游,黜知袁州,再贬蕲州安置,改兴国军,卒。
毛滂(1064—?)字泽民,号东堂,衢州江山(今属浙江)人。哲宗元祐年间为杭州法曹,绍圣间改衢州推官,元符二年(1099)知武康县。曾受权臣曾布赏识,擢置馆阁。布败,改投蔡京门下,连进谀词十首以求升调。徽宗政和中官至祠部员外郎,知秀州。词风清丽。有《东堂词》二卷。
陈克(1081—1137?)字子高,号赤城居士,临海人,一说天台(今均属浙江)人。绍兴中,为敕令所删定官。侨居金陵(今江苏南京),曾入守帅吕祉幕府,辟为右承事郎。淮西事变,为叛将郦琼所害。工词,格韵绝高,清人陈廷焯称其词“婉雅闲丽,暗合温(庭筠)、韦(庄)之旨”,认为其成就远在晁补之、毛滂、万俟咏等人之上。有《赤城词》一卷。
李元膺(生卒年不详)东平(今属山东)人。曾任南京教官。哲宗绍圣间,李孝美作《墨谱法式》,元膺为序;又其《蓦山谿》词副题作“送蔡元长”(“元长”为蔡京字),由此知其为北宋后期人物。有近人赵万里辑《李元膺词》一卷,仅九首。
时彦(?—1107)字邦美,开封(今属河南)人。神宗元丰二年(1079)进士第一。历兵部员外郎、秘阁校理、河东转运使、开封府尹等职,官至吏部尚书。


文章作者: Davis Cheng
版权声明: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 4.0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来源 Davis Cheng !
  目录